孟白之所以來找正午陽光,主要是為了一部叫《偽裝者》的劇本。
那還是在他上大學的時候,因為之前《潛伏》的爆火,那兩年市場上不少人都在跟風搞諜戰劇。
孟白那會也受了影響,根據腦海中的一些靈感碎片,外加查到的一些資料,以“旅長王庸”“龍潭三傑”“袁殊”這些真實人物為原型,也寫了一個“多重身份左右逢源潛伏敵營”的故事。
不過他當時隻是順手寫了一個大綱,並沒有完整的故事。直到後來他在《北平無戰事》劇組乾活的時候認識了周遊,這才把那本擱置多年的大綱補充完整,然後找師哥幫忙往上送了一下。
那時候他的想法,也就是看能不能混個劇本改編和署名。
可惜後來一直沒有消息,他以為沒什麼希望了,這才放棄等待又去搞新劇本,也就是之後的《靈魂擺渡》。
結果沒想到,他新劇本都開始投拍了,又告訴他說那個劇本正午陽光看中了,想和他聊聊改編事宜。
不順的時候千難險阻,順利起來了又一馬平川。
所以有的時候孟白自己也忍不住感慨,世上如果真的有命運一說,那這玩意兒可真是太艸淡了!
不過再怎麼說這也是好事,孟白自然還是希望能合作成功的。
至於說為什麼不自己來拍,老實講,他來之前倒是也考慮過這個問題。
隻是他目前也就是個搞網劇的新人,對電視劇、電視台這些圈裡的情況和門道都不熟,是需要有正午陽光這麼一個“老大哥”來帶帶路。
至於說把《偽裝者》這個劇本拍成網劇,孟白倒是沒有想過。一是這種正劇題材拍網劇有些可惜,二來他也想借這個機會,能學習學習人家專業團隊的製作與後期發行經驗。
畢竟比起一部劇的收益,那些經驗、關係和渠道信息才是更值錢的。
換句話說,這劇本就相當於是“交學費”了。更何況,他又不是不收錢。
當然,前提是正午陽光確實有合作的意願。
不過很快孟白就發現,自己顧慮的有點太多了。因為和侯洪亮這位“製片人前輩”見麵剛互相問候完,人家就直接和他說:“我們看中了《偽裝者》這個劇本,想邀請孟老師來當策劃編劇,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侯洪亮是個戴著黑框眼鏡的中年男人,一身剪裁合體的休閒西裝,一看就有那種行業大佬、成功人士的風範。
孟白抓了抓頭發,這就是大佬的談話節奏嗎,上來就直入主題。
不過孟白現在也不算是初哥了,知道這種商業合作的協商最忌諱的,就是被帶進對方的節奏。
“如果這個項目立項的話,會由孔笙導演來負責嗎?”孟白慢悠悠的問道。
你快歸你快,我自有我的節奏。
侯洪亮倒是也沒著急,或者說也不太在意,耐心的道:“這個不太好說,要看孔導的安排。不過你放心,我們對這個劇本很看好,如果立項的話,就算是其他導演負責,也會讓孔導幫著監製和把關的。”
“我能問一下,如果合作的話,這部劇大概什麼時候能開機拍攝嗎?”孟白解釋道:“因為我後麵也有一些項目的規劃,我怕到時候調整不開。”
“我知道,樂時網之前公布的那個‘超級網劇影視宇宙’的計劃我也了解過。”侯洪亮笑道:“如果咱們合作順利的話,大概十月份左右能開始籌備,明年年初應該就能開機拍攝了。”
“要半年啊?”孟白道。
“立項、審核、確定投資、聯係平台,很多流程的時間都不好說,所以隻能以最保守的時間來算。”侯洪亮解釋道。
孟白恍然,是啊,他拍網劇習慣了,忘了電視劇的流程可要麻煩的多。
不過,這不就是自己需要學習的經驗嘛。
心裡算一下時間,按照他原定的規劃,《心理罪》七八月份拍完,做後期的同時可以開始籌備《靈魂擺渡2》,到年底之前拍完。這樣等過完年,“綠藤係列”的下一部作品就可以開始立項了。
但如果要考慮《偽裝者》的話,那這個時間表就得調整一下。《心理罪》和《靈魂擺渡2》可以不變,但下一部作品需要再向後延期了。
把時間線整理了一下,孟白發現也不是不可以。隻需要把“綠藤係列”下一部原定的“偵探”故事,替換為“法醫”的那部就可以,剛好還能試一下他早就有了的一個想法。
想到這,孟白看向侯洪亮道:“我其實也一直很希望能和咱們正午陽光合作,不過,我還有幾個要求,不知道侯總能不能答應?”
“你說。”
“首先是我既然作為‘策劃編劇’,那希望能有對劇情的建議權。而且任何對劇情的修改,都要和我說一聲。”
侯洪亮沉思幾秒,問道:“隻是建議權?”
“是。”孟白乾脆的道。
和正午陽光這樣的大公司合作,他自然不會妄圖能有“主創編劇”這種“完全裁量權”,但他依然不會放棄對作品劇情的把控。
在這一點上,孟白是非常堅定的。反正劇本是他的,大不了就不合作。等他幾部網劇拍下來有了資本,自然有的是機會去搞電視劇。
當初《李獻計曆險記》的那種“事故”,有一次就可以了。
好在,侯洪亮考慮了一會之後,選擇了答應孟白的要求。
畢竟他現在也不是以前那種沒什麼底氣的新人編劇了,《靈魂擺渡》出色的戰績和與樂時網的綁定合作,讓他有了爭取話語權的實力。
“還有什麼要求?”侯洪亮問道。
“侯總您算我的前輩,所以我也不整那些虛的。”孟白道:“實不相瞞,我答應合作其實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學習觀摩一下您的製片經驗和劇組運作。”
在“製片人”這個身份上,孟白他屬於是趕鴨子上架。之前《靈魂擺渡》因為投資少、劇組小,再加上劇組招的大多都是有經驗的人,所以很多問題都可以湊合著解決。
但隻是一部劇的經驗,終究是有些不足。像這次的《心理罪》,伴隨著劇組規模的急劇擴大,他就有些感覺力不從心了。
這種時候要想解決有兩個辦法,要麼多組幾個規模小一些的項目,刷刷經驗;要麼就是找個大佬,跟著學習,相當於找個“師傅”帶一帶。
他原本計劃的方案是前者,正好“綠藤係列”幾個項目刷下來積攢的經驗,應該也夠他升級了。
但是如今這個突如其來的合作,卻讓他有了後者的可能。
即使放在整個國內的電視劇製片人裡,侯洪亮都能稱得上是t1級彆的人物了。有機會跟在這種大佬身邊學習,就相當於“坐車刷高級副本”,一部劇下來積攢的經驗就頂得上他自己折騰四五部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