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哥那電影下映了吧?”
“嗯,上個月下了,總票房45億。”
“可以啊。”孟白笑道:“這下他老哥可算是熬出頭了。”
記得之前參加首映的時候問過,那個叫《同桌的你》的青春片總成本才兩千多萬。四億多的票房,就相當於二十多倍的回報率。
對於製片方來說,三倍票房差不多就不虧,五倍票房就能大賺,十倍票房那就可以稱得上是一句“票房奇跡”了。
如今他二十倍的收益率,妥妥的電影圈“新貴”,以後肯定是不愁項目和投資了。
“你不也一樣嘛,首部劇就是爆款,第二個項目就是四千多萬的大投資,還搞出了影視宇宙。”貢格爾羨慕的道:“就我這乾演員的難出頭。”
孟白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沒關係,演員這條路講究一個細水長流。堅持下去,再過個三年五年的,慢慢你就……”
“就能起來?”
“就習慣了。”
“……”
笑罵了兩句,貢格爾表示自己是來告辭的,他那個角色剛剛殺青了。
孟白道:“看哪天不忙了,叫著郭哥一塊出來吃飯。”
貢格爾想了想,說道:“那恐怕得一段時間了,老郭昨天還和我說,他被選中了今年的‘中美電影人才交流計劃’,過兩個月就得去美國,這段時間正是忙的時候。”
“中美電影交流?”孟白好奇的問道:“這是個啥活動?”
這個貢格爾倒是特意去了解過,大概是2013年的時候,國家電影局和美國電影協會達成了一個“中美電影人才交流計劃”,旨在增進中美兩國電影產業間的合作交流。
當然,這是官方的說法,直白點說就是我們圖人家的技術和模式,人家圖我們廣闊的市場,於是各取所需的有了這個計劃。
不過不管原本的目的是什麼,這種交流對於內地電影的發展肯定是有益的。
去年選派了張一白、薛曉路、張猛、烏爾善第一批四位導演,去參觀了好萊塢老牌“六大”裡的派拉蒙。今年增加了一個名額,除了郭凡之外,還有寧皓、肖陽、陳思成和路陽。
從這個名單也能看出來,國家選派過去的大多都是商業片導演,而且還是有過成功經驗的。像郭凡的《同桌的你》,肖陽的《老男孩之猛龍過江》,陳思成的《京北愛情故事》,路陽的《繡春刀》。
寧皓那就更不用說了,已經快被各路華娛薅禿了。
雖然這幾個導演題材、風格各有不同,但都是曾經創造過“以小博大”的高票房示例。
“好萊塢啊……”孟白豔羨的感歎一聲。
他對好萊塢大片倒是沒什麼想法,畢竟隨著國內電影市場的逐漸壯大,遲早也能迎頭趕上。他想看的,反而是人家幾十年積累下來的製片體係和製作規範,這套東西要是能在國內影視市場建立起來,可比多出幾部票房大片來的更有用。
可惜,自己混的是目前還在“影視鄙視鏈”最低端的網劇。播放量再高、熱度再大,也沒有參與條件。
“唉,電影……”
孟白深吸口氣,自嘲的一笑。都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他這邊電視劇都還才搭上呢,又開始想電影了。
算了,飯要一口一口吃,先把《心理罪》拍好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