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天氣一天冷過一年。元旦前的最後一個星期,京北又下了一場大雪,整個城市瞬間成了一片白茫茫的景象。
月初的時候,孟白接到了導師的邀請,或者說是通知,讓他作為戲文專業的“優秀校友”代表,參加今年中戲的“校友交流會”。
孟白自然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下來,反正就是在師弟師妹們麵前講講雞湯吹吹牛就是了。
這活他當年上學的時候就見識過,熟的很。
實驗劇場的門口,張家寧看著快步趕過來的孟白,招了招手道:“這邊!”
孟白快走幾步,來到她麵前,緩了口氣抱歉的道:“不好意思了,師姐,麻煩你出來接我。”
“沒事。”張家寧不在意的道:“怎麼來的這麼晚?”
“嘖,彆提了。”孟白歎口氣道:“知道有雪可能堵車,我一大早就起來出發了。但就是走的時候忘了多看一眼地址,上了三環直接奔著東棉花胡同就去了。”
中戲以前是隻有一個老校區,在南鑼鼓巷邊上的東棉花胡同。但從今年開始,新的昌平校區也開始投入使用,主要的群體就是大一大二的新生。
中戲的這個“校友交流會”主要有兩個環節,首要的就是給新生分享經驗,所以舉辦的地點自然也就選在了新校區這邊。
雖然來的晚了點,不過也不打緊,因為這交流會本身也不是特彆嚴肅正式的氛圍。新生自願參加,來去隨意。來分享經驗的“畢業校友”也是自定話題,主打的就是一個氛圍自由。
孟白跟著張家寧走進劇場,裡麵早已經滿滿當當的坐滿了人。
學校說的“自願參加”確實不假,但能考上中戲的有幾個不是衝著當明星來的。明知道今天來的“師哥師姐”都是業內有一定資源的“大佬”,很多學生,特彆是表演係的,怎麼可能錯過。
畢竟和其他專業不同,表演係裡關於各種新生期間被劇組或者哪個導演看中,進而一部戲成名的例子數不勝數,誰能保證下一個得到機會的就不是自己呢?
孟白跟著張家寧從劇場邊緣走到最前麵一排坐下,這塊基本都是今天來參加交流會的“畢業生”。
左右看了看,彆說,還真是有幾個麵熟的。有一個還是他們戲文專業的,不過比孟白大了一屆。
倒不是說孟白認識的人多,隻是一般能來參加交流會的,大多都是混出了一點成績的。
而一般來說,這種人當初在學校的時候往往也都屬於比較優秀的那一波,時不時就會在各種學校活動或者是表彰的時候作為代表出場。見得多了,自然都麵熟了。
看了眼正在台上發言的人,孟白問一旁的張家寧道:“台上的是誰啊?”
“楊銘,和我一屆,導演係的。”張家寧介紹道:“不過聽他剛才介紹說,好像現在轉型去做經紀人了。”
“經紀人?”這跨度可大了點。
不過孟白心中一動,自己這段時間正在考慮經紀人這塊的問題,等下結束後或許可以交流一下。
這也是這個交流會的另一個作用,給這些同在行業內的校友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台。
孟白來的晚,所以發言也排在後麵。好在大家的發言基本都隻講乾活,沒有那些虛頭巴腦的東西,所以進行的還挺迅速,沒多久就到他了。
“接下來我們歡迎熱門網劇《靈魂擺渡》和《心理罪》的製片人兼編劇,同時也是我們戲劇文學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孟白,為大家分享經驗和交流。”
隨著主持人的報幕,孟白走上了舞台。這是他這段時間第二次麵對這麼多人群了,不知道是這次沒有了那堆鏡頭還是有經驗習慣了,他感覺比上次在國劇盛典的時候舒服了不少。
看著台下一張張陌生而又帶著興奮的麵孔,孟白心中感慨了一聲,這種單純中帶著幾分愚蠢的眼神,真是和他們當年一模一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