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朱元璋卻是狠狠的代入了那些街上討飯的災民,因為他就有過這樣的生活。
他從無到有打下大明江山,為了不讓子孫後代再流落到他的窘迫地步上,才有了對藩王的更好的待遇。
可他們也如同元朝那些“貴人”一樣,對於他這樣的人不屑一顧,就算是餓死了,也隻會覺得汙了貴人的眼,而不是有其餘想要憐憫的情緒。
朱元璋看到這裡,忍不住哼了一聲。
他又釋然了。
地位的差距讓朱家子孫連同宗之人餓死都不會去管,怎麼可能會大發善心去管其餘人?
縱然是同宗同族,出了五代之後,關係也會變得極為淡。
朱元璋覺得王布犁提出來的五六代就自謀生路的法子是正確的。
這次從家鄉回去之後,張居正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
他在嚴嵩與徐階二人的黨派之間遊走,一看典型的騎牆派,但是嚴嵩與徐階誰都沒有覺得奇怪。
屏幕外的朱元璋卻是能感受到張居正回家的經曆,反倒是讓他變了。
不再像以前一樣洋洋得意了。
朱元璋冷眼旁觀瞧著他們這些讀書人之間的內鬥。
從這裡朱元璋發現張居正好像是在走他的老路,從同舟共濟到同床異夢再到同室操戈。
因為他也在不斷的收攏皇權,想法子壓製淮西勳貴集團。
待到張居正上位,朱元璋倒是要看看張居正這個權勢極高之人會怎麼整治大明。
結果他上來就開始整頓吏治,掏出考成法。
朱元璋直接從座位上驚的站起來了。
“考成法?”
朱標也是目瞪口呆。
因為他們父子兩個全都清楚的知道考成法是王布犁率先提出來的。
朱元璋才剛剛在應天府內施行,待到今年試驗結束後,他在根據暴露出來的問題著實進行改善,最終計劃明年推行天下。
朱元璋懷疑,王布犁是知道張居正的事情。
還是考成法在他死後,根本就沒有執行下去,直到張居正掌握權力後,才重新撿起來了?
容不得他有太多的思考,可接下來朱元璋就瞧見大明官吏的反撲了,他們對於張居正的彈劾就從來沒有停止過。
“哼。”朱元璋又重新坐下:“朕倒是有些相信考成法長久的沒有實行了。”
他這個開國皇帝在應天府推行這件事,還會遭到許多人諫言,更不用說環境更加黑暗的大明後期了。
不過總體瞧著,朱元璋發現考成法還是挺有成效的。
數千人因為被罷黜、裁撤,吏治逐漸轉好。
不等朱元璋誇讚一二,緊接著就是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
這件事朱元璋眼睛都不肯眨一下的看。
朝廷收稅主要是三種。
頭一個是田稅,老朱拚死拚活打天下,俗話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伱們都種我老朱家的地,那必須得交稅。
第二個就是人頭稅,你們全都是我的子民,由我護著你們,成丁後必須得交稅。
第三個就是服徭役,我大明要有人乾這乾那的工程都是為了利民,你必須的無償來給我當苦力來。
從唐到明的朝廷全都是這樣做的。
雍正的攤丁入畝也不過是把人頭稅攤入到田賦裡,三變二,錢是一分都不少的收上來。
解放後才把徭役給徹底廢除,而農業稅也是二十一世紀才被免除。
朱元璋瞧著這一條鞭法,也不是張居正首推,在隆慶初年,江西開始實行。
而是徐階對他說:“江西父老為役重而苦久矣,莫如行一條鞭法更為便利,煩請你為朝廷試行。”
隆慶三年過去,江西情況大為改觀。
當然此時的一條鞭法還有缺陷。
張居正根據前人的試驗成果又加以改進推行下去。
南方所有省份,北方的山東、山西、北直隸都在萬曆十年前實行了一條鞭法。
直到萬曆二十年左右,張居正推行的一條鞭法在大明境內全部實行,其地位再也不能撼動。
以後的問題便不再是存廢的問題,而是如何將其鞏固的問題。
朱元璋也知道張居正在萬曆十年就去世了,但是這個法子還能繼續推行,而且經過了時間的驗證,倒是個不錯的法子。
“爹,我發現這個時候大明已經不缺銀子了,否則這一條鞭法絕對不能實行下來。”
朱標認為如今的大明賦稅收取手段複雜、遠不如一條鞭法簡化,但一條鞭還是不適用於目前的大明的。
金銀銅實在是太少了,根本就無法支撐起來。
朱元璋越看張居正的所作所為越滿意。
這個後輩雖然有些瑕疵,但總體都是為大明好的。
整飭士林風氣,因為老朱自己就說過:“治國之要,教化為先;教化之道,學校為本。”
可惜這群讀書人的表現真是讓朱元璋失望了,當官之後實在是拿不到台麵上來。
現在的情況跟他想的一樣,過了這麼多年,大批讀書人依舊拿不到台麵上來。
張居正整頓驛站、支持人治河、清查土地、整頓江南賦役。
老朱尤其是對張居正整頓江南特彆滿意。
南直隸、江西、浙江三省的稅額占全國稅收總額快要一半了。
這幫人擁有最富庶的土地,就該多交稅!
朱元璋還立下祖訓即江西、浙江、蘇鬆人不得任戶部官吏。
但讓他失望了,整個大明出自江南籍的官員天下三分有二,人家科舉考試就是牛逼。
等到張居正死去,朝廷便開始了倒張的行為。
對於這種事,朱元璋絲毫沒覺得不正常。
隻是連張居正險些被開棺鞭打屍體的事情,讓他有些繃不住了。
至於張家的家人有十餘人被餓死,屍體掖出為野犬殘食殆儘。
張家婦女自趙太夫人而下,開始出宅門時,負責監搜的人從頭到腳,乃至臍腹以下全不放過。
此種情況,曆史上隻有金人占領北宋都城,搜索宮掖時發生過。
朱元璋也撇撇嘴,這些執行者做的過於過分,但是沒有皇帝的準許。
他們膽敢為難曾經權勢最重之人的家人嗎?
朱元璋能感覺到張居正是在努力為大明做事,妄圖把大明搬到由衰轉盛的道路上去。
為了找出不存在的二百萬兩的貪汙費用,幾個兒子也都是被刑罰輪流伺候。
長子寫血書自縊而亡,張家遭遇才被廣為流傳。
清算張居正持續了三年。
朱元璋瞧著萬曆這孫子報複心如此之強,不知作何感想。
倒是朱標忍不住喝罵道:
“身為帝王,竟然沒有一丁點容人之心。
他真要有這心思,在活著的時候就滅了張居正,我還能誇你一句好漢子。
非的等他死了,你才翹起來報複,顯得廢物。”
朱標對於萬曆的做法,在對比嘉靖,簡直不能直視。
人家不到二十就能掌控朝廷,你呢?
朱元璋看著張居正的落幕倒是也沒有什麼太多好說的,霍光的下場早就昭告了。
隻是他覺得萬曆有些極端了!
誰給張居正說話誰就是同黨,連累了一大批曾經在張居正手底下為大明辦事的人。
待到眼鏡當中再也沒有文字和畫麵出現後,朱元璋沉默良久,才緩緩的開口:
“朕終於明白那句話的意思了。”
朱標用食指往下巴拉自己臉上的墨鏡:“那句話啊,爹?”
“事明主易,事中主難;”
“事長君易,事幼君難。”
朱標許久都沒有言語,造成這種局麵,他也是沒有想到的。
萬曆幼年登基,張居正輔政十年也長大了,更是有著自己的想法。
誰對誰錯?
各自都有各自的立場。
“不過張居正的執政能力,倒是讓咱認可了。”
朱元璋又一改往日的愁苦之色。
說實在的他還真在張居正身上學到不少的執政辦法,意圖在洪武朝就定下規矩。
有的事,他要自己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