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派人把馮保、張居正抄沒的家產都搬進宮裡,供他來瀟灑,又派出太監去收礦稅。
如此享樂以及不理朝政的行為,更是讓朱元璋雙目圓睜。
他有些不能相信的望了一眼身旁的朱標。
朱標對於後代子孫如此表現,也是沒有心裡準備。
“爹,可能是自幼被慣壞了,過一陣子就好了。”
朱標嘗試給找補一句。
作為勤政的朱元璋是看不得這種情況的。
結果他們父子兩個發現萬曆的行為過於難以理解。
堂堂大明皇帝,他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許多人想要告老還鄉,皇帝不批,直接自己跑路回家,不伺候了。
當然了也不會發什麼退休工資,更不用說死了還給你一些錢財之類的。
以至於官衙裡的官員都不夠用了,許多當官的也不做事。
“天下豈有三十年不上朝的天子?”
朱元璋目瞪口呆,許多話都憋在心裡。
朱標也是一個愣住,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好一個雄心壯誌的皇帝,乾掉權臣後,自己發現自己不行,直接不乾活了!
“真,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朱元璋攥著拳頭憤憤的咒罵了一句。
有這個皇帝以身作則,後麵的皇帝還不是有模有樣的學習?
“朕好心痛啊,皇位怎麼會落在這種人的手裡!”
朱標也不知道要怎麼寬慰老爹,畢竟是自家子嗣嘛!
不過讓朱元璋好受一點的是。
萬曆不上朝,整個沒有出現宦官之亂,也沒有出現外戚乾政,更沒有嚴嵩、張居正之類的權臣,朝堂內黨爭也是在能控製的範圍內。
萬事不理的情況當中,大明還打了三次大仗,取得了完全勝利。
朱元璋緊皺眉頭,想要瞧瞧到底是怎麼回事。
第一場便是寧夏之戰,領頭的是一個蒙古人,這個蒙古人父兄被殺,跑到大明當兵效命了一輩子,才升為副總兵。
哱拜退休了他兒子繼承職位後,按照慣例,老哱家保有一千多“家丁”,依舊由他兒子統帥。
“家丁是什麼意思?”
朱元璋瞧著那一批批精良裝備的士卒,眼裡露出極大的不解。
倒是朱標沉穩的開口道:“如今大明的邊境已經發展成為魏博牙兵那樣的私人組織了嗎?他們隻聽給他們發錢的私人官員,而不聽從朝廷的命令?”
“今西北將帥所蓄家丁,其廩餼衣械,過額兵十倍,每當大敵,用以陷陣,其善戰者多以首功自奮,間至登壇。”
“普通將帥哪裡養得起如此多的士卒,他們的錢都是從哪裡來的?”
朱元璋陰惻惻的道:“朕看他們都是把大明養兵的錢都拿走養自己的私兵去了,瞧瞧那些大明士卒一個個跟要飯的似的,與那些精甲士卒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朱標也認同他爹分析的話。
大明費儘心思弄的邊防,著實是沒有料到,最後竟然會發展成這樣。
那麼多的士卒的糧餉養少數精銳之士,就能護衛著邊疆不失。
蒙古那些精兵都墮落成什麼樣子了?
才能被這樣的大明少數精銳士卒給打的毫無還手之力,不敢輕易叩關來!
朱元璋父子兩個瞧著,繼承家丁的副總兵哱承恩卷入了一場兵變。
他因欠餉錢而發怒,殺了寧夏地區的巡撫。
但問題也不單單是因為欠餉的事,巡撫是由文人出任的。
黨馨的官威很大,故意打壓這些武人。
尤其他是認為哱拜這個蒙古人,非我族人,其心必異,還自薦當總兵。
你臉呢?
於是朝廷屢次不給哱拜升為總兵。
最主要的是你哱拜還冒餉養家丁的事,被我查出來了。
就算你父兄被蒙古人所殺,為大明作戰效忠一輩子,那也不行。
文人打壓武人,朱元璋覺得很正常,他現在就是稍稍打壓一二武人的地位。
可是這個巡撫的地位,憑什麼要比總兵還要大?
這其中有什麼變化,朱元璋也沒法去分辨,但是更加嚴重的問題困擾著他。
“軍隊欠餉?而且一下子就欠了好幾年!”
“哱拜的膽子很大啊!”
久經沙場的朱元璋自是知道這是一場嚴重的事故。
因為就算哱拜冒領餉錢,朝廷也沒有足額發放,許多士卒就更領不到錢了。
前幾年沒兵變,他就覺得這些士卒對於大明還算的上忠誠了。
“軍屯沒起作用?”
朱標也知道寧夏那個地方種地不容易。
朱元璋對於軍屯這件事很重視的,他出身貧苦,自是切身知曉百姓缺衣少食的苦楚。
所以等他參軍的時候,就深知軍餉是維係軍隊戰鬥力的重要性,並且想方設法的籌集軍餉。
在他當吳王的時候,吳良兩兄弟在江陰屯田,做到兵精將良,使得張士誠不敢貿然西犯。
而康茂才在金陵等地屯田,除了能給軍餉之外,還剩餘七千石,得到了朱元璋的褒獎。
建立大明之後,朱元璋迅速在新占領的省份進行屯田,為了對付北方的蒙古人,更是加強了北方屯田備邊的重點。
同樣在收複四川、雲南等地之後,也進行大規模的屯田。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省份都能因為屯田而糧餉充足的,於是開中法出來了,用來補充軍餉。
除此之外,朝廷對不夠的地方還會調撥錢糧。
由開封漕運到陝西,再由陝西轉運到寧夏,以此充當當地駐軍的軍餉。
因為軍屯和軍餉製度密切相關,由於軍屯的迅速發展和商屯、民運糧的補充,所以軍餉來源比較充裕。
現在的大明幾乎實現了朱元璋“足兵足食”的構想。
欠薪幾乎不可能存在,而且朱元璋還會尋機給駐守北方的士卒發放賞賜。
當然了,當官的和普通士卒之間的“薪水”差距過大。
而且也是朱元璋一廂情願的誇耀之詞。
這些士卒除了要承擔戍守軍役之外,大多都是要從事艱苦勞動,一個月的月餉不過一石,勉強維持兩三口的生活。
一旦有軍事行動,再另外給點糧食做費用。
若是遇到天災人禍,或者人口較多的士卒家庭,生活便難以維持。
“這麼說,如今的大明已經到了王布犁所言的地步,總兵等軍官手底下有大量的田地,許多人都變成了農奴,而不是大明的士卒。”
朱標輕微頷首,他記得戚繼光這個人是靠著募兵來保證戰鬥力,獲得了張居正的支持。
“所以現在的大明士卒都不是靠著屯田,而是給錢招募士卒,朝廷不給錢,他們就反了,同魏博牙兵並沒有什麼區彆。”
“不對勁。”朱元璋又搖頭道:“咱記得張居正執政十載,府庫錢財很多。
朝廷不應該沒有錢財給士卒發餉,那就是本該發的餉錢沒有發到這些士卒的手上,讓他們給貪墨了。”
朱標也認同的頷首,有嚴嵩那個大明最貪的權臣在,即使撥亂反正,邊疆地區也很難立即就扭轉過來。
尤其是天高皇帝遠,更加容易不受控製。
然後朱元璋父子兩個就瞧見了,張居正攢下的那些家底子用在哪裡了!
朝廷派大兵來圍剿這夥叛軍,從府庫裡拿了不少銀子。
如此情況,直接給朱元璋整一個大無語。
大筆銀子花出去用來平叛,伱們這群狗東西,早點拿一點點錢發軍餉啊!
偏偏把事情搞大。
“你娘的。”
一向以寬厚示人的朱標更是直接罵娘了。
在暴動的過程中,劉東暘和他的部下迫使總兵官張惟忠自殺。
然後他宣布自己為總兵,讓哱承恩與另外一個人任他的左、右副職。
哱拜在這一連串兵變事件中從來沒有接受任何頭銜,但他被朝廷確認為這次叛亂的幕後策劃人。
一個小小的軍士哪有這麼大的膽子!
尤其是他還敢殺巡撫,殺總兵。
這背後能沒有暗含二心哱(bo)拜的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