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林凡那個窩囊廢搗鼓出個農具,我都說不上叫啥名兒。但那玩意兒可神了,又方便又快,打場那一套麻煩事兒都省啦······”
林貴一邊比劃一邊解釋,林滿倉聽了個大概,心裡就記住了一點,這農具能直接脫粒。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林滿倉瞪大眼睛,滿臉不可置信。
他是老莊稼把式,清楚打場的流程,那可是個複雜又累人的大工程。
得先把麥捆解開,在打麥場上平平整整鋪開,這叫“攤場”。
接著用牲口或者人拉著石滾子,一圈又一圈地反複碾壓脫粒。
等上層麥粒脫乾淨了,再用木杈把底層麥子翻上來,接著碾壓,這就是“翻場”。
等麥粒全部脫完,就到“起場”了。
也就是用木杈把麥秸挑走,把剩下混著麥糠的麥粒掃成一堆。
有風的時候,拿著木鍁高高揚起,風一吹,輕飄飄的麥糠被吹到一邊,飽滿的麥粒落在場上。
這就是“揚場”。
攤場、翻場、起場、揚場,哪一步都不能少,林凡發明的農具怎麼可能一下子全搞定?
“走,咱去瞅瞅!”
林滿倉好奇心爆棚,拉著兒子就往林凡家的打麥場走去。
······
由於有鋝,林凡和柱子家的麥子收割得飛快,彆人家還在地裡汗流浹背忙活割麥,他們兩家的麥子已整整齊齊地垛成小山。
林凡製造的第二件收麥神器便是腳踏式脫麥機。
脫麥機個頭不大,主要由一個木質框架和轉動的滾筒組成,滾筒上布滿了排列整齊的鐵齒,那是脫粒的關鍵部件。
這也是非遺類物件,不過隨著電器化普及,早就被丟到曆史的角落裡了。
前世在鏡頭前操作這機械,林凡玩得興致盎然,也吸粉無數。
現在卻一點都沒那種興致。
這活塵灰飛揚,又臟又累,一點都不好玩。
此刻,林凡和柱子把腦袋裹得嚴嚴實實,隻露出兩個眼睛,活像蒙麵盜匪。
林凡坐在脫麥機的操作位上,雙腳穩穩地踩在踏板上,有節奏地上下踩踏。
滾筒飛速旋轉,發出“嗡嗡”的聲響。
柱子一大股麥子,雙手緊緊握住麥子的根部,小心翼翼地把麥穗伸進飛轉的滾筒裡。
刹那間,鐵齒和麥穗激烈碰撞,麥粒劈裡啪啦地從麥穗上脫落下來,掉進下麵的容器裡。
麥糠四處飄散,周圍全是粉塵,鑽進衣服裡、頭發內,會使人渾身癢癢,可他倆就跟沒事兒人似的,一門心思脫粒。
一旁觀摩的人目瞪口呆。
祖祖輩輩都是用石滾碾壓脫粒,這器械把一切程序都省了。
神器啊!
林滿倉眼睛都直了,心裡就一個念頭:我家必須得有這麼個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