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一方急於知道原因,一方難以回答的僵持中,院長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負責同誌。
負責同誌和院長交流了一下眼神,剛要有所回應,又睄見那個身影在門外打了個轉。
負責同誌知道該站出來了,接下來應該是他們的高光時刻。
他知道好多人都在關注著這個事情,還有些人提心吊膽的放不下這個事情。
但是,接下來他們怎麼接管這個局呢?從哪裡下手好呢?
他把目光定在了此刻已怒不可遏、兩眼冒火的李恩。
對,劍走偏鋒、迂回出擊比較好。
於是,他讓院長安排醫生去處理古蘭的傷口。自己親自出馬詢問李恩:“昨晚是你在陪護你母親嗎?”
“是啊。怎麼啦?”李恩猝不及防的順口回答道。
“你在此陪護了一夜?一直沒離開過嗎?”
“是啊。怎麼啦?”雖然仍是順口回答,此時也有所憬悟了。
“有沒有發現什麼異常現象?或者說出現什麼可疑的人呢?”
“沒有啊。一切都正常,和往常一樣呃。”李恩思索回憶著,態度已經極其認真了。
對這態度負責同誌比較滿意、比較欣賞。他看出來了這是個很聰明、很敏銳的女子。這是他們需要的、也是很有利的有關人員。
即便這樣他還是冷不丁的拋出了那個他精心準備又急於知道的問題:“那麼今天一大早你不在病房?你到哪裡去了?”
這是個對案情極其重要的要害問題。突然問出來,他就是要在猝不及防的前提下,獲得被詢問著回答的真實性。
聽他突然問到這個問題,李恩雖然覺得慌促,卻是不假思索、不緊不慢的回答道:“早晨五點多鐘,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是我母親的親戚,聽說我母親住院好久了,不放心,從老家過來看望的。現在在火車站剛下火車。因為不知道我母親在哪裡住院,對京城也不熟,隻好在車站待著,看我能不能去接接他。”
“呃,原來如此。後來呢?”
“後來我看看我母親睡得正香,當時又沒有什麼事情,也怕老家來的親戚作難,就下樓開車到車站去了。”
“接著人了嗎?”
“接著人就好了。我趕到車站後,找了半天也沒看見像老家來的人。再說,我也不認識他呀。滿車站都是人,怎麼找啊。”
“你給他打電話呀。”
“打了,沒人接。”說到這裡,李恩一副又委屈又生氣的樣子。
“把那電話號碼給我看看。”
聽到負責同誌要電話號碼,李恩也像突然想起了什麼。但是還是乖乖的把手機遞了過去。
負責同誌很有經驗地打開手機,翻檢到一個號碼,讓李恩看:“是這個嗎?”
“就是這個沒有名字的。”李恩看了看肯定道。
“你再打打看看。”
李恩這時候已經完全進入負責同誌的節奏了,拿過手機來順手就撥了出去。
哪知道這一次卻撥通了。驚愕的同時,李恩急忙問過去:“喂?你是老家來的親戚嗎?”
“你有病啊?”哪知對方很不禮貌的來了這麼一句。
看到李恩憤怒的模樣,負責同誌卻露出了不出所料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