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朕說說,朕的旨意都能下到哪?”李昭平靜道。
對於眼下的情況,他早有預料,但是沒想到堂堂大乾皇帝,竟然連聖旨都下不到戶部,連犒勞大軍都難做到。
這怎麼讓人買命?
“這事還要從太上皇那時說起”成興歎道“當年太上皇昏聵,喜好床榻之事,曾在一年內連納十二妃,每一位都大操大辦,使得戶部當年因此入不敷出,給予諸位節度使的年例未能足額發放”
“彼時諸位節度使心中不滿,三十六路節度使全部進京責問陛下為何如此,當時諸位節度使全部帶著親兵而來,還不進京隻在京城之外遣使問詢。”
“謀逆之意幾乎不加掩飾。”
“險些鬨得天下大亂,當時內閣還未建立”
“丞相呂思請旨太上皇下罪己詔。並讓太上皇下令陛下之事與大乾國事,徹底隔開。”
“有節度使兵諫,還有滿朝文武質問,太上皇無奈,隻能下旨。”
“從那以後,戶部便不再過問陛下之事。”
李昭劍眉微挑,沉吟道“朕想犒賞三軍,這也算是國事,戶部也敢拒絕?”
成興苦笑道“但,這事需要陛下交由戶部審理,戶部同意之後,才會下撥款項”
“可這麼以來,跟陛下又有什麼關係呢?”
李昭恍然,隨後笑道“這可是大乾的錢,朕想怎麼用?還要經他們同意?”
成興長歎不語,也聽出了自家皇帝笑聲下的怒火。
可怎麼辦呢?這是朝堂諸公共允之策,卻也是天下萬民之意。
李昭也知道其中關節,不過並不影響他生氣。
他在想,這些人憑什麼隨意支配這尊偌大帝國的稅收?
“還有那些衙門不受朕指揮?”李昭又問道。
成興苦澀一笑,沒有說話。
李昭頓時了然,合著除了一個內閣,自己整個就是個擺設啊!
也怪不得原身的父親那麼急切的想要罷相,想要起內閣,還要扶植太學與萬聖書院對抗。
合著整個朝堂,是個官員都能騎在皇帝頭上了?
各個是不聽調也不聽宣?
“那這些衙門受誰指揮?”李昭沉聲道。
“是內閣”成興歎道“這個是先皇下的旨,皇帝所有旨意或命令,都需要經由內閣審理之後,才能行通六部執行”
“不然”
李昭又笑了“不然,就無視之是吧?”
成興頷首歎息。
李昭歎道“朕此前下的聖旨無人阻攔,還以為滿朝文武還有忠君之人,這麼看來,事實並非如此啊”
成興點點頭道“也是因為陛下這幾道聖旨都是為了大乾百姓,於國於民都有大利,所以聖旨才能落到實處。”
李昭聞言,心下卻陷入沉思。
他發現大乾並不是像自己想的那般封建。
反而自己才是大乾最封建那個
大乾眼下執行之策,已然是君主立憲了啊
看看那些來往商賈,短短月餘便彙集五十萬大軍遠征所需,就是靠的他們。
再看大乾上下和聲一片李昭恍惚發現,自己才是大乾那個反派?!
好像沒有自己這個皇帝,大乾似乎能更好?
又好像大乾上下,不提黎民百姓,似乎都有這個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