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勳在這裡說的平淡無奇,但是這些新技術新機械想完美匹配起來卻是非常困難的。
這時,王恒堅忽然想到一個可怕的事實。
“小李,莫非轉爐煉鋼隻是你的第一步?這個450連軋機是你的第二步?”
“哈哈,王老,您說的對了一半,不止是第一步第二步,我還有第三步呢,加工特種金屬的金屬機床。”
“隻是現在條件還暫時達不到,以後條件合適了,我會把特種金屬加工機床研發出來。”
“這樣一來,三種機械完美搭配完美運行,正好能形成三位一體的效果,國防和高端設備所需要的特種金屬也就不需要在外國進口了。”
王恒堅和其他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氣。
走一步想十步?
李建勳腦子怎麼長的?
竟然如此恐怖?
可笑他們還在為參與第一步研發而沾沾自喜時,人家已經走完了第二步甚至邁出了第三步。
這時,所有人為剛來時的傲慢感到深深的羞愧。
原來,自己和人家壓根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
換句話說,李建勳沒拿他們當菜,這特麼就尷尬了。
“好了,組裝完成,現在我要打開機子試試。”
李建勳吐出一口濁氣,擦了擦頭上的汗。
接著,李建勳熟練的通上電,調試好各種指標,按下開關。
“轟隆,轟隆,轟隆~~”
450連軋機開始平穩的運行,一切數據運行正常。
在李建勳的操作下,燒的通紅的鋼塊被自動杆推進連軋機進口。
鋼塊在機子裡迅速的移動、變形,十幾秒的時間,在四根輥子的擠壓下,變成鋼板。
隨後,被緩緩吐出。
接著,下一塊鋼塊又開始進入,重複循環。
“這是,成了?”
王恒堅目睹了一切,這完全打破了他的觀念。
以往都是一個班組使用機器互相配合進行,把鋼打成鋼錠或者鋼板等。
現在如果用上連軋機,一個人就能獨立操作完成了,而且速度還極快。
王恒堅看著李建勳操作著軋鋼機又變成軋鋼板模式。
鋼塊進去,十幾秒鐘的時間,鋼塊就被軋成大約兩厘米厚的鋼板,如同紡紗機出布條一般迅速抽出來。
“小李,這軋鋼機軋這種厚度的鋼板,一分鐘能出多少米?”
“如果不考慮填鋼問題的話,滿負荷狀態下一分鐘能出六百米到七百米。”
李建勳想了一下,接著道:
“生產效率對比傳統的生產方法提高了八倍到十倍,當然這也不是沒有缺點,缺點就是不能軋的太薄,太薄就會脆,容易碎掉。”
“針對這個問題我後續會進行改進,爭取做到02厘米級彆。”
全場的人聽到李建勳這麼說久久不能回神,都已經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