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明白其中的道道,問道:“那第三位大閣領是?”
丘英卻更尷尬:“是前趙國公長孫無忌。”
長孫晟本就是文德皇後長孫氏和長孫無忌的父親,裴矩之後,長孫無忌理所當然的,成為了內衛第三任大閣領。
“那完了……”
李彥明白接下來發生的事情了。
在李治登基後,內衛被長孫無忌拿來控製百官,朝堂成為他的一言堂,說皇帝李治的壞話可以,沒人敢說長孫無忌一句不是。
後來李治利用廢後破局,在得到了李勣的支持後,成功奪回大權,而後數年內,長孫無忌的內衛權力被一一剝奪,終於獲罪流放嶺南,途中就上吊自殺了。
長孫無忌死後,連李世民為長孫晟立廟祭祀的廟宇都被破壞,內衛這個組織也被撤除。
直到去年,大非川之戰後,李治又將長孫晟的廟宇重新修複,內衛才再度被重視起來。
然後丘英受命,成為第一位恢複閣領身份的親信臣子。
當略微解釋了前因後果,丘英的腦海中,又浮現出大明宮內,聖人招來自己,語重心長的一番話:
“無忌乃朕之元舅,先帝托孤舊臣,於國於朕均有大功,朕勿須諱言,然其恃寵不遜,內衛為私,結黨弄權,動蕩朝局!”
“朕與皇後翦除其黨,明正典刑,撤銷內衛,純出於天理公心,至今不以為過。”
“然時過境遷,朕近中夜自思,無忌縊死於黔州,功過相擋,罪孽已贖,內衛為國之重器,不可荒廢,今吐蕃囂狂,諜細隴右,圖謀日久,內衛可否為朕分憂?”
那時的丘英狂喜,立刻誇下海口:“內衛定徹查隴右,聖人可采聽明遠,每邊事,纖息必知!”
然後他稍作整備後,就馬不停蹄的奔赴涼州,準備做一番大事,證明光複內衛的必要性。
李彥也明白了,看著目露期待的丘英,乾笑了一下:“丘叔,你對我說這些,不會是要……?”
丘英還真不客氣:“元芳,你願意加入內衛嗎?”
李彥當然不願意。
誰好好的想加入特務組織啊?
我是李靖嫡孫,現衛國公之子,標準的勳貴之後!
“我……”
“元芳,你抓捕吐蕃暗諜,已經立下功勞,入內衛後可直升武德衛,不必走吏部銓選,得封九品武散官,仁勇校尉。”
“當然有興趣啊,其實官不官的不重要的,主要是幫丘叔……”
李彥臨時改口,笑容一下子浮上來:“真的不用走吏部銓選嗎?”
“沒想到你還是個小官迷……”
丘英也笑了:“內衛向來直接授命於皇權,彆說吏部,就是三省也管不到我們,隻是名額稀缺,必須立下大功,才能晉升,元芳有奇才,內衛之路正適合你啊!”
丘英不討厭這種喜歡當官的,反倒厭惡那種自命清高,其實恨不得當宰相的偽君子。
不僅是他,李治和武後也是如此,作為親信,丘英很清楚帝後的心思。
李彥雖然在身份上也是高門貴子,但他從小在涼州吃苦長大,還沒有認祖歸宗,如果先將他引到聖人麵前,再去國公府,遠近親疏就有很大的區彆了。
顯然,丘英此時的心態,已經發生了變化。
李彥從故人之子,變成了值得培養的下屬。
“這確實是條好路子,現在的內衛,應該還不是原劇情裡人憎鬼厭的梅花內衛……”
李彥也心動了。
唐初當官是很難的,一定要有過硬的背景,否則科舉狀元都可能窮困潦倒。
在吏部銓選一卡就是許多年,好不容易輪到自己當官了,沒有打點好關係,結果發配到窮縣去當個縣令,簡直苦哈哈。
相比起來,散官雖然沒有實職,但官品是定下了,後麵也好提升。
有了官身,和僅僅有個選人出身,是兩回事。
而武散官仁勇校尉,是正九品上。
這個級彆是什麼概念呢,康縣尉和安縣尉,都是從九品上,提一級是正九品下,再提一級才是正九品上。
嗯,現在的狄仁傑,也是從九品上的縣尉。
“所以!”
“我要是答應了,在品級上,就瞬間超過勤勤懇懇乾了十幾年地方派出所長的狄胖胖了?”
“這怎麼好意思呢,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