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使節團來大唐國內,不是追求動武,真刀真槍拚殺那是軍隊的事情,他們的職責除了外交談判,是在其他領域贏過大唐。
比如馬球。
比如佛法。
鳩摩羅來此正是為了論法,如果被他贏過大唐這邊的高僧,那回國後的威望就大不一樣了。
可法門寺很雞賊,就是不正麵接招,緊扣公驗的身份證明,一個拖字訣,讓鳩摩羅有力沒處使。
雙方又辯論了幾句,鳩摩羅仰首深深凝視了遠處的舍利塔一眼,雙手合十,轉身離去。
轉身沒走幾步,就看到李彥在人群裡看熱鬨,還對著他揮了揮手。
鳩摩羅麵無表情,步履略略加快的離開。
“這小和尚不開心了,明鏡生塵,佛法沒有修到家啊!”
見對方吃癟,李彥彆提多高興了:“走,我們進寺內轉轉。”
丘神績聞言快走幾步,來到知客僧前,通報姓名後,遞了些黃澄澄的東西過去。
知客僧掂了掂份量,臉上頓時露出寶相莊嚴的笑容,大開方便之門:“施主請!”
李彥背著雙手,悠然走了進去,開始參觀。
平心而論,沒什麼好看的。
幾十年前那場大火燒得太狠了,殿宇和舍利塔幾乎付之一炬。
在貞觀時期略修了一回,到八年前開始正式重建,規模倒是大起來,但還不夠恢弘華麗。
若不是佛骨舍利的名頭,這寺院的內部裝潢,在全國的佛門寺院內,怕是排不上號。
由此可見,李治對於佛門的支持力度有限,迎佛骨建寺院的目的,到底是有多少信佛,有多少是號召群臣捐款,借此達成一些政治目的,隻有這位聖人清楚了。
發現李彥沒有被佛法感化,又見他氣度不凡,連跟班都是人上人的模樣,知客僧使了個眼色,旁邊的年輕僧人立刻退下。
不多時,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僧替代了中年知客僧,前來迎豪客。
李彥道:“名刹高僧親迎,我深感榮幸,不知大師法號?”
老僧麵容平和,雙手合十:“不敢稱大師,老僧法明。”
李彥笑道:“原來是法明大師。”
兩人聊了起來,不愧是大師,老僧介紹起寺院曆史來,比剛剛的知客僧專業許多。
後麵的丘神績聽著聽著,覺得不納捐禮佛,簡直對不起天地良心。
李彥心裡對佛門沒什麼好感,表麵微笑聆聽,時不時點一下頭,捧一下氣氛,卻始終沒有開口。
法明見點子紮手,卻也不慌,恰好時間到了正午,便邀請道:“請施主移步用些齋飯。”
“好!”
這正合李彥之意,等到齋飯上了桌案,開口道:“我也喜歡飲茶,近來琢磨出些獨特的飲法,也請諸位品嘗!”
他話音剛落,另一位內衛,將早就備好的茶餅和器具取出,李彥開始行雲流水的烹茶。
法明一愣。
僧人的早茶,喝過的都知道,這小郎君口味這麼重?
“咦?這香氣……”
不過很快,彆說法明,就連周圍的其他僧人,都詫異的伸長脖子,吸著那散溢開來的茶香蒸汽。
怎麼跟我們喝的那種藥不一樣啊!
等到烹茶完畢,李彥親自取勺分飲:“請!”
老僧法明品了一口,露出驚奇之色。
雖然談不上特彆好喝,但提神的作品保留下來,口感也好了太多,真是神奇。
他也明白了,敢情這位小郎君是來推銷茶品了,怪不得就是不鬆口。
不過世上有兩大窮得隻剩下錢的團體,一個叫寒門,一個就是佛門。
後者由於信徒納捐禮佛,往往更加誇張。
就算法門寺還遠沒有達到鼎盛時期,錢也是不缺的,隻是想多要點。
如果這茶品真能變得清香宜人,法明也樂於買些,哪怕費些錢帛。
然而眾人品茶完畢,李彥微微點頭,內衛卻將茶餅和茶具放了下來:“此物為我贈予貴寺,聊表心意,還望大師收下!”
法明心中詫異,雙手合十:“多謝施主!”
李彥微微一笑,客套幾句後,轉身離開。
帶貨之路是很漫長的,他和麾下的親信每到一座寺院,都會請僧人品一品新茶,讓他們知道自己以前喝的都是什麼鬼東西。
什麼叫功德啊,這就叫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