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彆提在上麵站人了。
看了看橋,又看了看橋下緩緩流淌的水流,以及旁邊做的保護措施。
張北行的眉頭挑了挑,不是很能理解為啥要設計這麼一個玩意。
注意到了他神色的變化。
陳老爺子頓時就明白了其心中所想。
於是就看著張北行,開口問道:“張小侄,你可是好奇在這練武場麵前,為何設計這麼一座古怪的橋?”
“晚輩無知,煩請陳老先生解惑!”
張北行微微彎腰,拱手回道。
陳老爺笑了笑,道:“既然小友好奇,那我便給你介紹一番,這座吊橋名為‘入武橋’,乃是我陳家先祖發明,用於檢驗我陳家子嗣下盤基本功有沒有練好的一個手段,能過,則可入門,學習我陳家祖傳的北派八段錦,若不能過,則需回去,勤加苦練。”
“時至今日,這條橋已經發明了三百年之久,對於我陳家來講意義重大,所以每隔五年,我們都就會請人來翻新一次。”
原來如此!
張北行恍然大悟。
心道一句‘學個武,整的還怪麻煩的。’
同時暗暗慶幸,他最先接觸到的武學是嶽氏連拳,而不是這個北派八段錦。
不然的話,以張北行之前的素質,就光是這個入門門檻,最次最次也得卡他個倆星期!
這麼一看,嶽氏連拳這門武學雖然傷身體,但也有不少的可取之處啊!
起碼練起來簡單啊!
張北行在心裡胡思亂想著。
也多虧劉邑不知道他的心裡想法,不然的話,定會氣的對準張北行後腦勺狂削幾下,讓他清醒清醒。
任何武功在入門的時候,都需要練上一段時間的基本功,好讓師父根據伱的表現,確定你能不能學這門武學,要不要收你入門。
而嶽氏連拳,作為一門主攻殺伐的武學。
他的基礎功比較起北派八段錦這種養生武學,自然要難很多。
除了要練最基礎的紮馬步之外,還得去練手指和反應速度。
也就是張北行當初運氣好,趕上了他劉邑想要退隱江湖的時候,從劉邑的手裡得到了嶽氏連拳的練功秘籍,這才能夠練成嶽氏連拳。
不然的話,要是按照正常流程來練習的話。
張北行彆說是將嶽氏連拳給練到【融會貫通】了。
他現在,估計連入門都沒有,還天天在練武場上紮馬步,練手指和反應速度呢!
“臭小子,你能走嗎?要是不能走的話,就跟著我,我帶著你走。”
在陳老爺子介紹完‘入武橋’的情況後,劉邑微微側頭,壓低聲音詢問著張北行。
通過他的話。
張北行一愣,他感受到了劉邑話語中那幾乎快要溢出來的不看好之意。
小脾氣當場就上來了。
不是。
你劉老師不會還以為我張北行,是半個多月前的那個張北行呢?
我現在好歹融會貫通的水平好不,而且還苦練了一段時間的下盤功夫呢!
未免也太瞧不起我了吧!
張北行斜眼看了劉老師一眼,什麼都沒有說。
而此刻,由於陳氏子嗣陸續上了橋,向前走去,‘嘎吱嘎吱’的聲音隨之傳來。
而隨著他們的移動,也導致這橋晃動的幅度越來越大,越來越刁鑽,毫無規律可言,這也就是‘入武橋’的難度所在了。
但張北行視而不見,一步邁出,便一腳踩在了木板上,感受著腳底傳來的搖晃感。
張北行心中不屑一笑。
似乎比單純走鋼絲難點,但比鋼絲練拳可簡單多了!
就這?
他還以為有多難呢。
現在看來也不過如此嘛!
站在‘入武橋’上,張北行一臉的輕鬆寫意,如履平地,甚至還有心情回頭張望,看著劉老師挑眉。
見到他這樣,陳老爺子的眉頭挑了一下,很是詫異。
因為先入為主的概念。
陳老爺子雖然張口閉口的張小侄叫著。
但是內心,卻和劉邑一樣,對於張北行並不是很看好。
畢竟,張北行剛練武不到月餘而已,屬於嬰兒還沒學會爬的階段,走入武橋的確有所以,些強人所難了。
本以為麵對他們陳家的‘入武橋’,張北行會慫,會尋求劉邑的幫助,又或者是強撐著走過去,然後出醜。
但現實是,張北行的雙腿就猶如黏在橋上了一般,任憑它如何晃動,張北行四平八穩,未曾受到半點影響。
反倒是站在前麵的那些年齡與張北行相仿,並且常年累月鍛煉下盤,鞏固馬步基本功的陳家子嗣。
此刻卻在橋上走的歪歪扭扭,體態古怪,費勁的向前移動。
這.
“有意思!”
“下盤很穩,小夥子不錯啊!”
“劉老弟,他這身下盤功夫,是你教出來的?”
陳老爺子扭頭看向劉邑,饒有興趣的開口問著。
聽到他這話,劉邑整個人都是懵的!
雖然張北行嘴上說自己是他的師傅。
但劉邑心裡清楚,自己,壓根就算不上。
因為他就隻是給了張北行一本《嶽氏連拳》的武術秘籍。
在小樹林裡給張北行打了一遍嶽氏連拳而已!
張北行之所以能夠將嶽氏連拳練會,純純是憑借著他個人努力和天賦才做到的。
更不用提教導張北行,讓他針對性的去練下盤功夫了。
恐怕這小子都不知道下盤功夫是什麼玩意。
“這特麼的是什麼情況?”
“明明我之前看監控的時候,張北行還沒有這麼穩得下盤啊。”
“怎麼半個月過去,他的下盤功夫就這麼紮實了?”
再看張北行站在橋頭回望自己的嘚瑟目光,劉老師深吸一口氣,瞪了他一眼,暗道:“好小子,有種走兩步!”
七章,兩萬多字。
上架首日態度端正。
淩晨還能寫出來一章,然後以後每天三更保底,月票和打賞加更。
感謝支持,我繼續寫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