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含元殿內。
“回稟天後娘娘,關中賑災尚未取得成效,仍然缺少大量的糧食……山南和關中逃難的難民實在是太多了,現在一股腦湧進長安,衙門儲備的糧食根本不夠,各衙門告急……”
中書侍郎李義琰沉聲道。
殿內氣氛有些沉重。
武皇後掃了一眼麵前的臣子。
今日並非常規朝會,而是她將朝中重臣叫來商議有關賑災的事情,所以人數不多,也並非正式場合。
武皇後鳳眸微眯,緩緩道:“關於賑災的事情,本宮有一個想法……”
她的話落下,眾人神色一振,紛紛看向這位武皇後。
武皇後唇角上揚。
“太平前幾日到宮裡來告訴本宮,公主府正在賑災,接濟了不少難民。”
“本宮以為,何不以皇室勳貴、朝廷官員為首,聯合長安中的富戶士紳,倡導他們捐款救災。如此一來,便能夠減輕一些賑災的壓力。”
這話落下,眾人麵麵相覷。
讓朝廷官員、勳貴領頭捐款?
眾人心裡有一些微妙。
這樣的想法他們不是想不出來,隻是這不等同於從他們身上割肉嗎?
誰又願意這樣白白地將自己的米、糧、錢捐出去給那些難民?
不過武皇後話中的意思明明白白地擺在這兒了,連公主都衝在最前麵,不惜代價的賑災,他們這些官員又如何能夠躲在後麵?
這位天後娘娘是故意提起太平公主的事情,想要把他們全都拉上船。
眾人神色微妙,均是沉默不語。
武皇後也不著急,隻是似笑非笑的看著眾人。
就在這時,一個官員站了出來,朝著武皇後拱手道:“關於公主殿下賑災一事,微臣這幾日收到一些消息,正要向天後娘娘稟報。”
武皇後鳳眸眯起。
站出來的此人正是禦史台禦史大夫來濟。
來濟此人在太宗時就已經擔任吏部的重要官職,十幾年前就當過中書令,還當過前任太子李弘的太子詹事,進爵南陽縣侯。
到如今雖然年老,但是資曆頗高,身入清流,當了禦史台的禦史大夫,監察百官。
當然,這不是天後娘娘對他印象深刻的原因。
而是因為李治當初準備立武皇後的時候,來濟極力勸諫,諫言皇帝不要讓武氏當皇後。
所以直到如今,武皇後對這位老臣印象極其深刻。
自李治病重,她掌權之後,來濟也時常勸諫李治,限製她的權利,還經常反駁她的決策。
如今這位老臣又一次站了出來,武皇後當然不認為他是來講什麼好消息的。
武皇後沉吟片刻,緩緩道:“來卿,你說吧。”
來濟麵色凜然,拱手道:“關中與山南道二十六處的難民大肆湧入長安,其中不少大戶人家慷慨解囊,廣施善粥以救濟那些難民。”
“其中以太平公主殿下的公主府的名聲最為響亮,然而卻不是因為公主府慷慨大方,而是公主府的公主家令楊易將沙子摻在了米粥之中,用沙子替代部分糧食來充當數量,早已經弄得民間怨聲載道。”
“微臣本不願意理會這民間之事,但是微臣又一想,此事事關公主殿下的聲名,有關皇室顏麵,卻是不得不拿出來稟報天後娘娘。”
他的話落下,整個殿內瞬間安靜下來。
不少官員有些愕然地看來濟。
他們萬萬沒想到,作為禦史大夫居然跟武皇後正麵硬剛。
武皇後剛剛才拿太平公主舉過例子,號召大家一起捐款賑災,現在這位老臣就立刻指責公主府拿摻了沙子的米粥來賑災,不可謂不大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