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計這讚悉若怕是想破腦袋也想不明白了。
片刻之後。
兩尊金身佛像提起,其中左側的木桶水位低於旁邊兩個木桶一小截。
而中間的木桶和右側的木桶,正是一個放黃金,一個放另一尊佛像的,這兩個木桶水位相差無幾。
楊易微微一笑,迎著眾人的目光,指著左側的金身佛像。
“此為贗品。”
眾人呼吸一滯,目光火熱的盯著那贗品。
讚悉若眉頭緊皺,心裡咯噔一聲。
他自然知道哪個是贗品,正因為知道,所以才如此震撼。
這叫楊家令的家夥說的法子,居然真的有用。
李治的目光落在楊易所指的贗品,心頭一震。
楊易不等眾人反應,又朝李治和武皇後道。
“微臣鬥膽請二聖準許,將此贗品,投入火爐之中鍛燒”
“真金不怕火煉,一燒便知。”
李治有些猶豫起來。
雖然剛剛楊易的種種試驗都驗證了他的說法,但是真要到將此物投入火爐中煆燒,他又有些遲疑了。
萬一楊易判斷失誤了呢。
這黃金都在這,也不怕丟。
隻是這佛像可是珍品,煆燒了可就毀了。
而且,一旦燒錯了,不僅大唐麵子沒了,還要激化和吐蕃的矛盾。
多年夫妻,武皇後怎會不了解李治,自然是看出了他的猶豫。
武皇後鳳眉挑起,平靜道。
“陛下,區區一尊佛像,何以能擔上兩國紛爭的罪名?”
李治瞬間明悟過來,他旋即道。
“便如楊卿所言。”
片刻之後。
這尊被指為贗品的佛像,便被請到鍛爐中煆燒。
同去的自然還有一眾吐蕃使者以及大唐官員的陪同。
而其餘眾人則是繼續元日大朝會宴會。
隻是此時,已經沒人有心思在宴會上了。
一個時辰後。
宴會接近結束。
同吐蕃使者返回的官員恭敬的朝著李治,武皇後道。
“陛下,娘娘,楊家令所指佛像確為贗品,其以不明之礦做基,外套鐵殼,又敷金粉,如今金,鐵皆熔,隻剩下這不明之物。”
那官員身後的兩個侍衛走了出來,手中捧著一個用布帛包裹住的長橢圓狀物體,看那兩個侍衛頗為吃力的樣子,顯然是殊為沉重。
眾人的注意力均不在此,而是目光中隱含震撼的看著楊易。
這位楊家令果真是料事如神!
狄仁傑深深的看了一眼楊易,捋了捋胡須,心中對這位小兄弟的評價又高了一層。
楊易才能如此絕佳,以後若有不解之事,或許可以問問這位小兄弟的一意見。
角落裡。
長孫璃月沉默的看著與太平站在一起的那道身影,若有所思。
另一邊。
太平微微抬起雪白的下巴。
“不錯,沒有丟本宮的臉。”
楊易頗覺好笑,拱了拱手,煞有其事的點點頭。
“全賴公主殿下,否則微臣豈能想出這般妙法。”
太平一愣,鳳眸瞪圓。
“跟本宮有什麼關係?”
楊易笑眯眯的調侃道。
“要不是公主殿下伴於身側,微臣豈能妙思泉湧?”
太平臉色大紅,白膩的肌膚猶如抹上了一層淡淡的胭脂。
她輕啐一口,瞪了他一眼。
“放肆登徒子”
這話裡的輕薄意味,都快溢出來了。
這廝越來越大膽了。
不過看在這廝,給她爭麵兒的份上,就不跟他計較了。
嗯,本宮就是這麼的心胸寬廣!
太平心裡嘀咕。
李治看向楊易,目光中頗為欣賞。
他微微頷首。
“楊卿辨彆真假佛像有大功,替吐蕃讚普解決了心頭之惑”
李治這話頗有揶揄的意味,眾人似笑非笑的看著神色略顯尷尬的讚悉若。
“楊卿既有大功,朕當有賞賜,今日是除夕,還有半個時辰就要到元日,楊卿想要什麼,儘可提出來,朕一應允諾。”李治心懷大慰,笑眯眯的看著楊易。
正值新年之際,能夠讓皇帝陛下狠狠的嬴上吐蕃一番,讓他心裡的憋屈舒緩不少,這位皇帝陛下自然是不吝賞賜。
武皇後笑意盈盈。
眾人羨慕的看著楊易。
楊易麵色平靜,拱手道。
“此金身佛像,公主殿下見之則喜,臣請陛下賜公主殿下此金身佛像”
李治一愣,下意識看向旁邊坐著的,麵色冷淡的太平公主。
與麵上冷淡不同的是,這位公主殿下精致白皙的耳垂紅潤的似滴血。
感受到眾人古怪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太平心裡哀嚎。
這廝,怎的還真跟父皇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