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起來了,這位小兄弟,似乎在算學一道上,頗有建樹。
看來讚悉若是中招了。
武皇後捏了捏太平的滑膩白皙的臉蛋,笑道。
“你這個家令,當真是好算計。”
“如此智慧,以後,誰嫁給他,恐怕都要被他拿捏呢”
太平本來還在回憶著楊易曾經給她講解過的算學問題,忽然聽到母後這話,下意識道。
“他敢!”
說完,頓時恍覺不對,連忙道。
“兒臣的意思是,他要是欺負以後的媳婦兒,兒臣就替他媳婦兒做主!”
“畢竟,他可是公主府的屬官,不能敗壞了兒臣的形象。”
武皇後似笑非笑的瞥了一眼若無其事的太平,沒有說話。
殿內的氣氛越發古怪。
在場眾人雖然不明白楊易這棋盤黃金局中的陷阱,但是都察覺到了楊易的真正用意。
當下,不少人麵帶譏笑的看著讚悉若,心裡有些痛快。
相比於大唐文武百官的輕鬆,吐蕃使者們卻有些如坐針氈。
他們有些緊張的看著讚悉若。
讚悉若卻是沒有了以往的鎮定自若。
他略顯寬闊的額頭滲出了汗水,黝黑粗獷的臉龐也漸漸變色。
吐蕃噶爾氏因祿東讚聞名,一直以來,他都以祿東讚長子,噶爾氏家族的嫡長子自傲。
更是一心想要效仿當年父親出使大唐,以微末之身,應對大唐太宗皇帝的諸多難題,替鬆讚乾布迎回文成公主,隨後有了大唐的支持,吐蕃便迎來了幾十年的穩定發展,一度成為堪比大唐的強大國家。
這樣的外交傳奇,他想要複製。
隻是如今
讚悉若的手指有些顫抖。
楊易平靜而又溫和的聲音再度適時的響起。
“讚使臣,還算的過來嗎?”
讚悉若慢慢抬頭,有些艱難的迎上楊易的目光。
楊易棱角分明的臉龐上,眸子而又清澈,予人如沐春風之感。
而讚悉若卻是從這溫和中感受到,強大的自信和高高在上的蔑視。
自始至終,他都沒把自己放在眼裡。
讚悉若一顆心沉下去。
見他不語,楊易又笑道。
“這一棋盤的黃金,吐蕃能給得起麼?”
讚悉若繼續沉默,手指捏的發白。
楊易微微一笑,雙手負於身後,淡淡道。
“第一個格子,一兩黃金。”
“第十一個格子,一千零四兩黃金。”
“第二十一個格子,一百零四萬八千五百七十六兩黃金。”
他的話音落下,殿內眾人有些躁動。
大唐的文武百官們麵露震撼之色。
他們雖然猜到了放滿棋盤有可能需要一個龐大的數字。
但是直到楊易說出口,他們才知道,自己仍然是遠遠低估了這棋盤黃金局的可怕。
這才二十一個格子!
而圍棋有足足三百六十一個格子!
他們現在明白過來,為什麼讚悉若的臉色那麼難看了。
這踏馬誰能放的滿?
楊易沒有理會眾人的躁動,隻是微笑的看著一臉沉默的讚悉若。
“讚使臣隻是算到這裡吧”
“我來告訴讚使臣,第三十一個格子,至少需要十萬萬兩黃金。”
殿內頓時安靜下來,諸如李旦等年輕皇族勳貴,不由得倒吸了口冷氣,麵露愕然。
才三十一個格子,竟需要十萬萬兩黃金!
難怪這楊家令剛剛反問這吐蕃使者,傾儘吐蕃之力能不能放滿棋盤。
這踏馬彆說吐蕃了,大唐和吐蕃綁一起也不行啊。
李治蒼白的臉上湧起一抹紅潤,他眉宇中滿是欣喜。
他朝旁邊的李賢笑道。
“這樣的人才,正是我大唐需要的中流砥柱。”
李賢心裡一震,父皇的這句評價太高了,也許有此時高興的情緒作祟,但是這句評價的份量仍然是極重的。
李賢的目光落在遠處,萬眾矚目的楊易身上,心裡忽然有些嫉妒。
角落裡。
長孫璃月沒有看楊易,而是平靜的看了一眼太平,微微歎了口氣。
這樣有才能的人,居然被這個傻丫頭碰到了。
另一邊。
武皇後微微頷首。
“不愧是讓弘文館眾學士都驚歎的算學功底,楊卿著實是個大才。”
太平聽著母後的話,心裡升起一絲得意。
這可是她的公主家令!
讚悉若歎了口氣,仿佛老了許多,他略顯疲憊的看著楊易。
這個年輕人,隻是站在殿中間,目光平靜溫和,卻仿佛跟他隔了一座高山,讓他無法跨越。
這種智商上的碾壓,讓他心裡無比的挫敗。
他沉聲道:“我收回剛剛的話,這棋盤所需黃金,乃是一個極大的數字,我吐蕃給不起。”
殿內文武百官麵露笑意,想到這群吐蕃使者來時的囂張,他們心裡便是一陣快意。
楊易微微搖頭,指著棋盤。
“這黃金,讚使臣給不起,本官也不要了。”
“但是本官替讚普解決難題的報酬,卻是不能不要的”
“有一樣東西,你給得起。”
讚悉若一愣,不明所以。
楊易麵色平靜,他看了一眼殿外。
此時麟德殿內外,燈火通明,角落裡火爐架上。
夜涼如水,月色如銀,寒意剛剛進入殿內便消融在這暖意之中。
楊易收回目光,微笑道。
“大唐青海一戰,統帥李敬玄無能,讓吐蕃僥幸得勝,劉審禮,王孝傑所部被重創,不過李謹行,契苾明,黑齒常之卻是大破敵軍,最終,劉審禮,王孝傑所部殘存將士被吐蕃俘虜。”
“你們放回了王孝傑讓他回來過了新年”
“不過我大唐還有兩千多將士在你吐蕃國土上遙望故鄉明月”
“這一個個將士便如這棋盤的一個個格子。”
“格子每走一步,黃金便翻倍增長。”
“陷於吐蕃的大唐將士,從將軍到士兵,每一個將士都關乎數個家庭。”
“他們是父親,是丈夫,是長兄,是兒子,便如這棋盤上的金子一般,看似隻有兩千多人,實則牽連上萬個家庭。”
“驍勇善戰的大唐將士,不該為統帥的懦弱而付出代價。”
“這金子,本官不要。”
“這人,你們送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