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一切都是秦少言提前安排好的。
他是讓大學們出來看看世界的,不是讓他們來接受洗腦的。
在這些大學們看到這些發達國家美好發達先進一麵之前,先讓他們看清楚隱藏在光鮮亮麗背後的肮臟和汙穢。
讓大學們了解到,在那些美好的濾鏡之下,真實的世界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
公知口中的地上天國並不存在,他們在多年裡持續不斷用弱智一般的謊言編織著各種美好的濾鏡。
在這個信息封閉、話語權被公知掌控的時期,在這個國力還不強盛的時期,普通人邁入新千禧年之後,依舊處於懵懂迷茫的年代。
在各種毒雞湯澆灌下,自卑、落後的認知深深影響了幾代人,凡是國外的都是美好的,凡是國外都是正確的,凡是國內的都是醜陋的,凡是國內的都是錯誤的。
人類的通病被嫁接成了自己國民獨有的劣根性,被大加批判。
秦少言策劃出“國際大學生夏令營”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營銷推廣,而是借著這個機會,讓國內的學生們有個對外觀察歐美發達國家的窗口和機會。
讓他們更深入的了解世界,而不是一直生活在公知話術編織的對地上天國的憧憬中,自我矮化的氛圍中。
秦少言不認為自己是個什麼道德高尚的人,也不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但是他覺得自己還算個人。
覺得自己重活這一世,總要做點什麼。
所以,秦少言才在計劃的行程中作了特殊安排。
比如在國外學生中安插“演員內應”,在大學講座中夾帶一些私貨
到達巴黎時,第一站就是把代表團拉到傳說中的塞納河畔,讓他們受一下“浪漫味道”的熏陶。
有了這個特殊的下馬威,在眾人心中種下了一個深刻印象。
接下來行程中,他們無論看見什麼,都會想起塞納河畔的特殊風景。
事實證明這一招效果出奇的好,學生們對巴黎的濾鏡蒙上了一層抹不去的陰影。
當年日本遊客剛到巴黎的時候,理想中的浪漫與現實中的殘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想象中的舉止優雅,乾淨整潔,浪漫美好被實際上的傲慢無禮,垃圾遍地,冷漠排外所擊敗,其中很多一部分心理脆弱的遊客出現了精神崩潰的症狀,心理學家將這樣的情況命名為“巴黎綜合症”。
不過中國的大學生表現還是很出色的,雖然心裡有落差,但是沒有像日本遊客一樣脆弱犯病。
畢竟一個大國國民的心態和自卑國民的心態完全不是一個量級的。
……
休息一天後,夏令營的學生們開始了參觀,從盧浮宮到巴黎聖母院,再到埃菲爾鐵塔、凱旋門。
兩天參觀行程讓學生們眼界大開,畢竟他們從小到大可能離家最遠的地方就是到大學報到。
來到異國他鄉,還是世界聞名的時尚之都,看什麼都新奇。
遊覽結束之後,大學生們雖然疲憊,但是依舊興致勃勃的,隨手攜帶的相機裡存儲了大量的照片,他們想趕快回酒店記錄下一天的收獲。
在返回酒店的大巴車上,忽然有一名來自科大的學生舉手提問,“老師,為什麼巴黎有很多黑人啊,難道他們也是被販運過來的黑奴嗎?”
帶隊教師一時語塞,乾巴巴的解釋道:“不是,法國和美國不一樣,美國黑人多是當年販運黑奴的結果。法國的黑人都是從非洲移民過來的。”
“那為什麼黑人都往法國跑呢?”其他學生也發出了疑問。
秦少言緩緩開口說道:“那是因為法國在非洲有很多殖民地,至今還控製著這些殖民地。”
學生們愣了一下,十分驚訝,“殖民地不是已經消失了嗎?我記得二戰之後殖民地都獨立,當時獨立浪潮波及全球,曆史書上有寫,難道曆史書寫錯了?”
“曆史書沒寫錯。”秦少言淡淡的說道,“隻不過有很多國家隻不過是表麵獨立而已,這些殖民地的宗主國名義上退出了,但是實際上依舊靠著經濟、政治等手段控製著這些國家。”
“比如英聯邦,國家元首還是英國女王,這算是獨立比較徹底的。”
“法國在非洲維持了一個非洲法郎區,通過掌握非洲國家的貨幣發行權,法國還獲得了相當巨大的隱性收益——鑄幣稅,而且通過貨幣綁定了比本土大的多的土地和人口,法國就像獲得了一頭源源不斷供奶的奶牛。”
“法國至今還在這些國家保留了大量的駐軍,甚至這些國家的外交也是由法國來控製的。”
“這些國家相當於法國的海外領土,法國本土缺乏底層勞動力,吸引了很多殖民地國家的人,這其中不僅有黑人,還有很多來自北非的,原法屬殖民地。”
學生們再一次陷入了沉默,他們都是第一次知道,原來法國至今還控製著殖民地。
秦少言麵無表情的說道:“歐洲這些國家是如何成為發達國家的,大家曆史應該也學過,光靠本土的麵積、人口、資源和市場,根本無法支撐起現在的經濟體量。”
“但是他們現在一個個都成為光鮮亮麗的發達富裕國家了,民眾可以輕鬆的享受富足的生活。”
“那麼代價是什麼呢?”
“不過是無人在意的角落裡,那些殖民地的血淚史而已。”
“在非洲有個小國叫布基納法索,意思是正人君子之國。它原先叫上沃爾特,是1983年一位青年政變軍官上台之後改的名字。”
“這位軍官的名字叫托馬斯·桑卡拉,他還有一位情同手足的好友叫孔波雷,兩人是革命戰友一同推翻了反動統治。”
在沉默的車廂中,秦少言將桑卡拉的故事娓娓道來,從他政變上台大刀闊斧的改革,努力爭取國家獨立,一直講到桑卡拉是如何以身作則,清廉為官。
第(1/3)頁
第(2/3)頁
桑卡拉雖然貴為一國領袖,但是家庭一貧如洗,還收養了幾個孤兒。
高尚人格的英雄總是更吸引人,學生們對秦少言講述的故事漸漸吸引了,他們以為這是一個小國獨立自主的勵誌故事,然而畫風一轉,故事變了。
桑卡拉的改革觸動了法國人的利益,一場陰謀在不斷醞釀和策劃中。
情同手足的同誌加戰友拋棄了信念,轉頭倒入了法國人的懷抱。
於是悲劇發生了。
“當政變的軍隊衝到會議室門外,桑卡拉獨自站起身來,對參會的眾人說道,你們彆動,他們要的是我。”
“桑卡拉推開了大門,立刻被打成了篩子,隨後政變軍隊衝進會議室中展開屠殺,12名代表倒在了血泊中,隻有一人重傷幸存。”
“桑卡拉的屍體一直下落不明,政變之後桑卡拉的妻子帶著孩子流亡海外,孔波雷以部長的待遇將桑卡拉的父親供養了起來,但是孔波雷一直拒絕見這位老父親。”
“而桑卡拉的父親至今仍然不相信,他的一個兒子殺死了另外一個兒子。”
“如今這個卑微如塵土的國家再也掀不起一絲波瀾,甚至在國際新聞中都看不見它的身影。”
車廂內依舊沉默著,隻不過沉默中帶著一絲悲涼和激憤,有些女同學此時眼圈泛紅。
坐在前排的王處長有些詫異的看了秦少言一眼,心中情緒十分複雜。
沒想到啊,這位秦總花了這麼多錢,費了這麼多事,就是把大學生拉到國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啊。
有錢人的想法真是摸不透啊。
……
之後的行程中,代表團的學生們心態變得不一樣了,在新奇和興奮中夾雜著沉重。
他們開始重新審視這些發達國家,濾鏡破碎之後,他們能不被表象所迷惑,而是在思考更深一層的東西。
在參觀完帶嚶博物館之後,看著那些被掠奪的文物珍寶,很多學生都沒有了繼續遊玩的心思,整個代表團都彌漫著一絲壓抑的氣氛。
於是中國代表團提前結束了在英國的行程,乘坐飛機抵達了紐約。
負責前來迎接的領事館工作人員很是詫異,不是說好三天後才到嗎,怎麼提前來了呢?
而且這一個個繃著臉,興致不高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