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山之戰,他沒能擋住羯人從南山進攻,而李躍擋住了,心中對他隻有敬重……
軍營之中。
“這是你找來的?”李躍看著麵前堆積如小山的竹簡一愣。
月姬一臉得意,“這是我花了幾個月在山上搜集整理而來,有尉繚子、吳子兵法、司馬法遺篇,還有一卷醫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混熟了之後,她也就沒個尊卑,沒外人在場,說話也大大咧咧的。
見李躍在練兵,她也沒閒著。
李躍苦笑道:“你是嫌我還不夠忙嗎?”
趙廣這廝藏這麼多書,若是能看幾本,也不至於死在自己刀下。
不過書在這時代本身就是財富。
月姬搖頭晃腦道:“君子曰:學不可以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李躍隨意翻看了一本尉繚子,竹簡看著多,其實也沒多少,一本書不過幾千字。
華夏典籍講究的就是一個精簡。
孔子的煌煌巨作《春秋》也才一萬八千字。
“為將忘家,踰跟忘親,指敵忘身,必死則生,急勝為下,百人被刃,陷行亂陳;千人被刃,擒敵殺將;萬人被刃,橫行天下!”李躍輕念幾句,忍不住擊節而歎。
這些兵書濃縮了古人的智慧,即便在後世也不過時,更不用說現在。
有些人是天生名將,不讀兵書一樣能縱橫天下。
如衛青、霍去病等等,但還有一種人,本身就有天賦,又苦學多年,如孫臏、韓信等,霸王項羽也曾學過萬人敵之術。
關羽喜讀春秋,其實春秋也是半部兵書。
當然,李躍不敢跟這些牛人比,但連韓信、項羽、關羽這些牛人都讀兵書,自己多讀一些兵書肯定沒錯。
實戰加理論學習,怎麼著也不會太差。
其中的司馬法、吳子等,還有具體的練兵方法。
“凡戰之法,晝以旌旗幡麾為節,夜以金鼓笳笛為節。麾左而左,麾右而右。鼓之則進,金之則止。一吹而行,再吹而聚。不從令者誅。三軍服威,士卒用命,則戰無強敵,攻無堅陳矣。”
吳子裡的這句話,基本就概括了古代行軍打仗的模式。
白天以幡麾號令,晚上則為金鼓。
除了行軍打仗,吳子裡麵居然還有魏武卒的訓練方法……
“大善!”李躍大喜,憑自己的半瓢水,不知道摸索到什麼時候去了……
有了這些兵書,能大大加快成軍的時間。
說實話,以前的黑雲山部眾在李躍眼中根本就不是兵,而是草寇,遇到強敵,第一反應是跑,即便勉強一戰,也沒什麼陣法,一擁而上,不搞死敵人,就搞死自己……
月姬得到讚善,掩著嘴笑了起來,笑完之後,負手作先生狀,“嗯,兄長不可懈怠!”
李躍卻看的入神,沒聽見她的話。
練兵過程中其實遇到過很多難處,現在書中全部有了答案。
這些兵書裡麵表麵說的是為將之道,其實也涵蓋了為君治國之術。
《吳子》中有言:昔之圖國家者,必先教百姓而親萬民。
隻花了一個下午時間,李躍艱難的讀完尉繚子,粗略的翻了一下其他兵書,沒辦法,古文生僻字太多,還沒標點符號,看的有些吃力。
看完之後,受到的啟發極大,忽然知道黑雲山差什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