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上,年輕的皇帝薑璽百無聊賴地玩弄著手中的玉璽,聽著底下大臣們吵得不可開交。
自從他登基以來,這金鑾殿就如同菜市場一般,每日上演著同樣的戲碼。
“陛下,韃子屢次進犯,如今邊關告急,臣以為應當立刻發兵,將這些蠻夷趕出我大梁疆土!”
一位身著鎧甲的老將聲如洪鐘,慷慨激昂地說道。
“李將軍此言差矣,”
一位文官搖著羽扇,慢條斯理地反駁道。
“如今國庫空虛,軍餉不足,若是貿然出兵,豈不是讓將士們餓著肚子上戰場?依臣之見,不如先與韃子議和,每年進貢歲幣,換取邊境安寧。”
“議和?簡直是癡人說夢!”
李將軍怒目圓睜。
“這些韃子貪得無厭,今日你給他們歲幣,明日他們便要更多!議和隻會助長他們的氣焰,最終將我大梁蠶食殆儘!”
“李將軍莫要激動,”
另一位文官站出來打圓場。
“如今國庫確實空虛,不如先向百姓加征賦稅,以解燃眉之急。”
“加征賦稅?”
李將軍冷笑一聲,“百姓們早已苦不堪言,若是再加賦稅,豈不是逼他們造反?到時候內憂外患,大梁危矣!”
“好了好了,都彆吵了!”
薑璽不耐煩地打斷他們的爭論。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朕的耳朵都要被你們吵出繭子來了!國庫沒錢,打仗要錢,賑災也要錢,你們讓朕去哪兒變錢?不如你們誰給朕變個戲法出來,變出幾百萬兩白銀,朕重重有賞!”
眾臣麵麵相覷,誰也不敢接話。
他們都知道國庫空虛,卻都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薑璽的目光越過底下吵成一團的大臣,落在了始終沉默不語的梁王身上。
梁王薑策,當今聖上的皇叔,也是他最為倚重的肱骨之臣。
“皇叔,”
薑璽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
“眾卿家各執一詞,莫衷一是,您怎麼看?”
薑策緩緩走出隊列,不緊不慢地行至殿前,拱手道:
“陛下,臣倒有一件喜事要奏。”
薑璽挑了挑眉:“哦?皇叔請講。”
“臣的封地之內,東海縣,近日大捷。”
薑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遍了整個金鑾殿。
“韃子主力之一,爾朱罕部,已被擊退。”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鴉雀無聲。
片刻之後,如同炸開了鍋一般,嗡嗡聲響成一片。
“什麼?爾朱罕被打退了?”
“這怎麼可能?東海縣不過彈丸之地,如何抵擋得住爾朱罕的鐵騎?”
“梁王莫不是為了邀功,故意誇大其詞吧?”
“哼,異想天開!爾朱罕凶名在外,豈是那麼容易就被打敗的?”
質疑聲此起彼伏,不少大臣都對薑策的話表示懷疑。
就連薑璽也覺得難以置信。爾朱罕驍勇善戰,是韃子中最難纏的將領之一。
東海縣的守軍不過幾千人,怎麼可能擋住爾朱罕的數萬大軍?
薑策神色不變,依舊保持著那副波瀾不驚的模樣。
他從袖中掏出一封帛書,遞給身旁的太監:
“這是郡太守令劉勉的奏報,上麵詳細記載了此戰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