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漸漸升起,陳默一如既往的跑著外賣,當這顧問,這天是和趙總約好的日子。
隻見趙明遠開著他的小奧迪車,拉著陳默前往了農業科技公司,剛到農業科技公司,就聞到了空氣中彌漫著稻香,陳默跟著趙明遠穿梭遠遠的看著試驗田之間。遠處,幾台智能收割機正在作業,金色的稻浪在陽光下翻滾。
跟著公司的工作人員,陳默和趙明遠停在實驗田中,“趙明遠說:陳大師,您看這個品種。“趙明遠蹲下身,捧起一把稻穗,“這是園區最新研發的香米,煮飯特彆香。“
陳默撚起一粒米,在陽光下細細端詳:“米粒飽滿,色澤晶瑩,確實不錯。“
就在這時,一陣誘人的香氣飄來。陳默循著香味望去,看見園區食堂門口排著長隊。
“那是我們園區的特色,石鍋雞拌飯。“園區負責人笑著說,“用的是我們自己種的米和散養的土雞。“
趙明遠眼睛一亮:“我們去嘗嘗?“
排隊時,陳默注意到食客們臉上滿足的表情。輪到他們時,廚師將滾燙的石鍋端上桌,雞肉和米飯在石鍋中滋滋作響,香氣四溢。
“太好吃了!“趙明遠嘗了一口,讚不絕口,“陳大師,您覺得我們開一家這樣的店怎麼樣?“
陳默放下筷子,蘸著茶水在桌上寫下一個“鍋“字:“鍋字,左為金,右為口。金代表財富,口代表口碑。這個生意,可以做。“
趙明遠興奮地搓著手:“那店名取什麼好?“
陳默沉思片刻,在桌上寫下“一品鍋“三個字:“一,陽之數,代表開始;品,眾人的嘴,代表口碑;鍋,把他們都彙聚在這裡。2024年接上九紫離火運,火搭配大鍋,肯定能做好。“
趙明遠拍案叫絕:“好!就叫趙氏一品鍋!“
三個月後,“趙氏一品鍋“在市中心開業。店麵不大,但裝修彆具匠心。牆上掛著農業園區的照片,每張桌子都配有一個特製的石鍋。
開業當天,陳默站在後廚,看著廚師們忙碌的身影。他想起三個月前,自己還在送外賣,如今卻成了這家店的股東,起初都不敢想象,趙明遠居然這麼信任陳默,而他不知道,未來他的店成了全國連鎖,而趙明遠,也成了超級大土豪。
“陳大師,您嘗嘗這個味道。“趙明遠端來一鍋剛出鍋的拌飯。
陳默嘗了一口,雞肉鮮嫩,米飯香糯,醬汁濃鬱卻不膩口:“不錯,就是這個味道。“
開業第一天,店裡就排起了長隊。食客們被獨特的石鍋烹飪方式和新鮮的食材吸引,紛紛拍照發朋友圈。
“太好吃了!“一個網紅博主對著鏡頭大快朵頤,“這是我吃過最香的拌飯!“
趙明遠看著絡繹不絕的客人,激動地握住陳默的手:“陳大師,您真是我的貴人!“
陳默笑著搖搖頭:“是您抓住了商機。“
一個月後,“趙氏一品鍋“成了網紅打卡地。每天都有食客從各地慕名而來,店裡不得不實行預約製。
“陳大師,您看這個。“趙明遠打開手機,展示最新的營業額,“這個月的利潤已經超過一百萬了!“
陳默看著報表,想起老道臨終前的教誨:測字不是算命,是解字,更是解人。
“趙總,我建議我們建立中央廚房,統一配送。“陳默指著報表說,“這樣既能保證口味一致,又能提高效率。“
趙明遠連連點頭:“好,就按您說的辦!“
三個月後,“趙氏一品鍋“在本地開了三家分店。陳默的月薪也從最初的六千漲到了六萬,並且辭去了跑外賣的工作,但他依然保持著每天研究《測字心鑒》的習慣。
這天,趙明遠找到陳默:“陳大師,有家投資公司想收購我們,您看“
陳默蘸著茶水在桌上寫下一個“發“字:“發字,左為發,右為友。這說明我們要和誌同道合的人一起發展,而不是被收購。“
趙明遠恍然大悟:“您說得對!我們要做自己的品牌!“
一年後,“趙氏一品鍋“成了全國連鎖品牌。陳默站在總部的落地窗前,看著樓下熙熙攘攘的街道。這座城市每天都在變化,但人心對美食的熱愛卻始終未變。當然這都是後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