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義王就是常玩這一手的,現如今看著這一幕,不知是該大笑三聲說一句英雄所見略同,還是大罵三句你個老臭不要臉。但是王忠禹一語點醒了他這個夢中人。聖上看來就是這個意思,他想讓群臣,不,不隻是群臣,他是想讓朝廷上下都誤以為他是想把應皇子列為準太子的考核人選,這樣一來,朝中錯綜複雜的黨係派係就都會把目光瞄準應皇子,應皇子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便是義王神機妙算,此時也不得不在心裡由衷的佩服一聲,真乃是妙計啊!
他這才知道,自己跟聖上的這一場較量,才隻是剛剛拉開了帷幕。離勝負之分還遠著呢!
卻說應皇子急匆匆趕到宮裡。一進宮門就被早候在那裡的宮人直接引到了春暖閣。春暖閣現在就等同於是上書房,按說應該是聖上跟朝臣們議政的地方,可聖上近日卻頻頻召他來此,還有一日竟讓他上殿議事。這讓皇子感到非常不安。因為所謂的議事,隻不過是問他一些無關的問題,遇到有人奏本,聖上就問你認識這個人嗎?不管他說認識還是不認識,他都會微微頷首,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若是那人所奏合聖上心意還好,若是相反,聖上便會隨即沉下臉來。讓奏本的人以為是他從旁說了什麼。
應皇子是在義王身邊長大的,對這些所謂的韜略之術還是略通一二的。儘管他自己不屑於此,可對彆人的伎倆卻看的明白。隻是他現在還不具備抗爭的力量,便是知道聖上或義王對他的所作所為都另有目的,也沒辦法反抗。
守在門口的侍衛一掀門簾,應皇子低頭進了出暖閣。進去之後才發現上書房大臣李維民和二皇子也在。應皇子忙上前見過聖上,這才回過身來一一跟二皇子和李維民施禮。李維民忙拱手回禮,臉上掛著謙和的微笑。二皇子卻是倨傲的瞥了應皇子一眼,隨即就一甩袍袖,負手而立。
應皇子對這位而皇兄一向是敬而遠之,所以見他這種態度也不以為意。見過禮後,便恭恭敬敬肅立一旁。等著聖上開口。
“既是應兒來了,維民,你便把陳劉氏的案子,從頭跟應兒說一遍吧。”聖上道。
李維民衝聖上微一躬身,以示領命。作為輔臣之首的李維民,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為人卻甚是謙恭,一不拉黨結派,二不營私舞弊。入上書房十餘年以來,一直是兢兢業業克己奉公。所以深得聖上信賴,可以說是除了榮喜之外,聖上最信任的人。便是有很多家事,聖上也跟李維民商議。隻是李維民惜言如金,便是能說的也隻說三分,於是朝臣們便都叫他“李三分”。又因為此話跟民間所說的“無理攪三分”相近,“李三分”便又成了“理三分”,也是讚他為人正直,不說無理之言的意思。便是聖上有時高興也會這樣叫他。
“應皇子想必也聽說了陳劉氏之案了。”李維民麵向應皇子開口說道,“那陳劉氏淫亂無度,不僅與人通奸,還謀殺親夫,意欲反誣其子。其兒媳雖是被迫與其同流合汙,但好在良心未泯,加之本與其夫感情甚篤,不忍加害。便將此事上告到了縣丞。縣丞吳明瑜又將此事上報到了刑部。現一眾人犯都在刑部大牢拘押。”
李維民果然是“李三分”,將一件好事者渲染的香豔無比的風流公案隻用三言兩語就解說出來,而且前因後果清楚明了。應皇子對此事自然早有聽聞,隻是不明白聖上為何會跟他說起。而且還鄭重其事的讓李維民從頭解說一番。
“簡直是駭人聽聞啊!”聽完李維民的解說,聖上長歎一聲道。“朕即位以來,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要務。想讓百姓人人食有糧居有所。萬想不到得溫飽而思淫欲,竟會出現這等醜事。想來還是升平日久的緣故啊!”
聖上這番話聽著是感慨,其實是對自己的政績大唱頌歌。把陳劉氏的醜事說成是自己治理有方,百姓溫飽有足的結果。
應皇子知道此時應該跟著頌揚一番,以討聖上的歡心。可他就是說不出來。隻垂首站著。李維民也沒說什麼。隻有二皇子上前一步道:“這便是父皇這麼多年來夜以繼旦,勤勉為政,才有了大英朝這升平盛世啊!兒臣從旁看著,隻恨自己不能為父皇分憂。隻是還請父皇以保重龍體為要,不可過分操勞啊!”
聖上滿意的點點頭,攬須笑道:“若是你們這些皇兒個個都能為朕分憂,朕也就可以安心頤養天年了。”
“請父皇放心!兒臣一定儘心竭力,輔佐父皇!”二皇子聲音洪亮,像是在發誓一般,又像是大將軍在臨陣請命。
聖上隻是淡淡一笑。隨即說道:“既如此。玨兒,應兒,你們就說說對陳劉氏之案你們有何看法?”
“兒臣以為,這陳劉氏跟那奸夫殺人害命,敗壞風氣,死有餘辜。當處斬立決!”又是二皇子搶先一步,咬牙切齒的說道。
應皇子見聖上看著自己,顯然是在等著自己的回答。便忙說道:“孩兒不懂律法,且對此事隻是了解大概。不敢妄言。”
二皇子是聖上親封的威遠大將軍,有職務在身,故能自稱兒臣。應皇子無職無權,隻是兒不是臣,隻能稱孩兒。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