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這名字甚好。”張三讚歎了一句。
朱瞻墡接著說:“一定要是密閉的。”說著在紙上畫下了簡易的流程圖和原理圖。
鄭和和幾位工匠看的甚是仔細,張三連連稱奇,不知道這個孩子的腦袋裡麵怎麼會藏著這麼多奇思妙想。
“五殿下,這樣好像不對,如果一直往裡麵衝入蒸汽,會不會爆炸?”張三發現了問題所在,氣壓的事情他雖然沒有學習過,但是認知到了。
朱瞻墡又在密閉的空間上畫了一個泄壓孔,泄壓孔的開關和連杆相連。
“此處開關當活塞被推動到最上方的時候打開,蒸汽排出,活塞落下,落下之後又關閉蒸汽繼續加壓。”
張三瞪大了眼睛滿臉的興奮:“妙啊,妙啊,殿下連接的位置是哪?”
“這個得多次嘗試後才知道,但是既然是規律運動,一定會有一個最合適的地方。”
“在理。”鄭和不由的鼓掌。
若說之前幾人還是在為朱瞻墡的想法而稱奇,現在就是真的覺得有了實現的可能。
本以為就算有了這個想法也得很久的發展才能得到實現,但是現在來看仿佛近在眼前,簡單的一幅畫清晰明了。
“鄭大人,我們幾人這就動手。”幾人已然有些躍躍欲試了。
鄭和麵帶微笑的說:“先等等,不急於一時,先於紙上咱們再將能想的事情想得詳細一些。”
幾人又開始七嘴八舌的討論起來,朱瞻墡就在邊上聽著,提了一下要密封內壁要足夠的光滑。
不能一次性將所有的事情都說完,不然人家不會覺得奇怪嗎?
慢慢的一步步來,他也不寄希望於一次性能做出蒸汽機來,有個研究和實驗的過程才對。
一直到快要用晚膳了,幾人才算是放朱瞻墡走,朱瞻墡對於這些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算是有了認知,簡直就是孜孜不倦。
臨行的時候鄭和非常恭敬的說:“五公子,明天開始我會命人儘快打造出來呈給您。”他的恭敬發自肺腑,並非僅僅是因為朱瞻墡的身份。
“鄭大人,若是東西可成,先給皇爺爺和父親看看。”
“明白,公子考慮的周到。”
馬車上今天全程陪同的楚兒萬分不解:“公子,您做這個叫做蒸汽機的鐵疙瘩是為什麼啊?”
朱瞻墡一笑,打開了車簾問:“為了外頭那國富民強安居樂業的大明朝。”
楚兒更是不解了。
“楚兒,你見過打仗嗎?”
“隻見過反叛的流民。”她是在永樂元年出生的,邊疆的戰事有聽聞但沒見過。
“你可見過餓殍遍野,一城幾十萬人被屠戮,敵軍以殺戮我老弱婦孺為樂,甚至比賽誰殺的多,頭顱滿地滾,嬰兒亦逃不過刺刀,國家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將土地割讓賠款,在自己的土地上人民淪為三等人,被人欺淩,這樣的世界你可想像嗎?”
國富民強的大明朝,連一個宮內的侍女作為底層人也想象不了這樣的生活,但是這樣的日子卻切切實實的在曆史上存在了近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