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些偷逃的可都是朝廷的財富。”朱瞻基對於這些偷奸耍滑的商人打心底裡還是瞧不上的,更何況他們敢違反大明律法。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門閥之事多年了,陛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現下不可輕動。”
“父親,不動則不變。”在這件事情上朱瞻基的想法和朱瞻墡是差不多的,隻是朱瞻墡的想法更加超前一些。
社會麵臨一次重大變革之時,原先的中流砥柱或會變成新時代的絆腳石。
大明的發展需要民間資本的參與和推動,曆史上明末也確實有資本覺醒的感覺。
但是天災人禍,外加這些抬頭的資本家沒有什麼家國意識,賣國求榮的也有,曆史的洪流中,滿清入關,將抬頭的資本壓下,封建王朝對人民的奴役在這滿清一朝達到了頂峰。
從而錯失了一次爭霸世界的機會。
這些門閥士族地主豪紳就是這個時代的資本家,要運用他們,要讓他們來推動參與社會的發展,但是不能放任他們。
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家族領頭人或者大商行東家,個頂個的都是聰明人,能將他們用好才能推動大明錢進。
蒸汽機是大明這艘巨輪的動力,這艘巨輪澎湃的動力,需要向前遠眺者,需要舵手,也需要將沿途各地的商貿資源進行貿易的人。
朱瞻墡忽然間如同醍醐灌頂,找到了問題的關鍵。
他們現在並沒有那麼急切的需求去改變稅款,去改變民間生產,去抓氏族門閥,去嚴製稅法。
而是需要去告訴所有人,你去經商吧,去貿易吧,去讓我們的江河大海上都是載滿貨物的船隻。
取消士農工商在人內心的階級標簽。
正規的經商並不丟人,貿易並非投機倒把,讓門市開業,讓小販不用東躲西藏,讓想要做小生意的人敢於做起來。
無數的小商販才會出現新的大資本,才會有新的生產法子,他們會不斷的想辦法提升自己的產品,不管是糧食還是工具,用上新產品,創造新需求。
華夏不似歐洲,對於商人自古以來都是瞧不上的,特彆是當政的士大夫階級。
但是看不起歸看不起,賦稅還是得靠他們,官員貪汙也得靠他們。
現在得想法讓商人這個階級不再受歧視,普通人敢於經商,敢於從小生意開始。
然後告訴他們:納稅光榮。
“陳總兵,去年哪家納稅最多?”
“揚州府楊興。”
“向陛下申請,頒他功德牌坊,賜金券聖旨以示嘉獎,將其名字及納稅數額昭告全府,要讓婦孺老幼皆知,明年閱兵請他來,位列百官之下。”
三人紛紛咋舌看著朱瞻墡,一臉的不敢置信。
“還有納稅前十的全部照此法子做。”
給你榮耀,朝廷賜的榮耀,給你地位,朝廷賜的地位。
但是若明年逃稅漏稅,不單單是要被罰的事情,你這麵子怎麼辦,賜下來的功德牌坊被收走,這在古代可是比殺他頭還難受的。
就算你想逃點漏些,能比今年少嗎?今年第一明年沒排上號?這我能受得了?
站上道德至高點綁架資本家。
這解決不了所有問題,但是可以解決一部分當下的問題。
以輿論壓力來讓原有的寡頭們可以多納稅,減少其在不正當競爭中的獲利,同時也提升商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