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也,這裡糧長不一定非得是大家族的族長,可以選一能力強的人來做,分發薪俸,定期公開賬目,年底所有參與者按量分紅。”
陳瑄覺得朱瞻墡的想法過於理想化,但是卻又找不出什麼毛病來。
大明朝的信息傳遞慢,很多鄉村之人沒有辦法自己去做貿易,隻能就近賣給商行,沒有議價權,創立集體經濟,集體供銷可以讓他們獲得一部分的議價權,銷售能力也會提高。
“陳總兵,若是在運河邊上建造一個以服務周圍百姓買賣為主的供銷社,您覺得如何?”
“供銷社?”陳瑄又聽到了一個聞所未聞的詞。
“村民們收獲的糧食茶葉,包含稅糧,由它來負責收貨賣貨,穩定銷售渠道,也負責稅糧運輸,同時它也是一個綜合性的商行,人們需要的吃穿用度都可以從這裡賣到,你覺得如此。”
“這……這……”陳瑄一時間說不上來。
朱瞻墡繼續說著:“供銷社的賬目可以被參與的人查詢,也要受到朝廷的監管,這樣的話稅款就難以逃漏,而後若是運河邊上,隔著幾個一段路程就有一個供銷社,單單這些供銷社內部運轉,物品買賣就足以形成一道龐大的產業鏈。”
陳瑄詫異的看著朱瞻墡,這位五殿下,事事出發點都在民生,這些辦法必然都會影響到那些大商行還有沿岸的官員們,這法子就算是他陳瑄想到了,也不敢做。
“沒事,這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出來的,隻是問問陳總兵的想法。”
陳瑄停在原地,朱瞻墡走出幾步回過頭,陳瑄開口:“殿下,若此事真能成,當是大善之事。”
朱瞻墡微微笑著:“等織布機先成吧,織布機成了,產量上來了,銷售渠道才更重要。”
“陳總兵,今後咱們談事情一切以蒸汽機能航行了為基礎,我相信明年蒸汽船一定能量產,就算裝不了大船,小型商船一定沒問題。”
陳瑄明白朱瞻墡這是覺得他太過保守了,時代的發展速度可是越來越快,陳瑄為之高興,也覺得有些隱憂。
望著朱瞻墡的背影,年紀雖小,但是身上散發出來的那股子自信卻是尋常人難以比擬,他深刻的想著若是太孫和五殿下能兄弟齊心幾十年,那這永樂盛世至少再輝煌幾十年。
大明有福啊。
今日又走訪了兩處市場,茶葉市場和陶瓷市場,這邊的陶瓷市場不大,茶葉規模倒是挺大的。
這兩樣呢都非必需品,但是在將來的外貿中會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先搞必需品,溫飽再思茶藝。
回到曹府,大門緊閉,感覺氣氛不對,裡麵的家丁打開了門,陳瑄問道:“怎麼了,天色還早怎麼就閉府了。”
“陳……陳老爺,祠堂那邊……吵的厲害,夫人命我關了門。”
“是什麼事情。”
“好像是四老爺帶了外人過來,據說…據說……”
“據說什麼?”
“據說是給大小姐尋了一門親事。”
陳瑄怒意上升,邁開步子但是又停了下來,他去插手曹家的事情多有不便。
“陳總兵,要不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