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東瀛位於我國之東北方海外,自唐朝白江口之戰,重挫東瀛之後,東瀛派遣遣唐使學習唐朝之文化,現東瀛倭寇浪人不少成為海盜,常常滋擾我國沿海。”
張先啟對於東瀛的了解不算很多,甚至沒有直接接觸過東瀛人。
朱瞻墡飲了一口茶緩緩的說:“張先啟,若讓你去東瀛作為我國使臣,你可願意?”
張先啟大為錯愕與朱瞻墡的問題:“殿下,我國要往東瀛派使臣?”
“是的,我與父親已經商量過了。”
“殿下萬萬不可,我大明中原之國,東瀛海外小島夷民,我們派使臣前往,古往今來隻有弱國往強國派遣使臣學習,朝貢,哪有中原之主出訪海外。”
“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不是流芳百世之舉?”
張先啟一時語塞。
朱瞻墡繼續解釋說:“自然不是你想的那般出使,陛下前段時間頒下令來,要朝鮮東瀛,交趾等等國家的人都可參加我國之科舉,學我國之文化,此去東瀛就是為了這個目的。”
“創辦學堂?”
“是一個集外交,教授文化,宣揚大明等事項為一體的東西,我管他叫大使館,大明駐東瀛大使館。”
張先啟喃喃自語念了一遍:“大使館。”
“殿下,外族夷民不足以教化,這些小國和足以待之以禮,何足以如此重視。”大明朝的文化人對於周圍這些小國打心底裡都是看不起的,這是他們所受的教育引導的認知。
朱瞻墡歎了口氣說:“張先啟,不可小瞧的彆人,雖說他們現在是小國,在我大明的麵前俯首,但是若小瞧的彆人,最終可能要自食其果。”
張先啟顯然不會因為朱瞻墡這樣兩句話改變的看法。
生在大明朝的人,似乎都很難理解被蒙元奴役之時的悲慘。
從來盛世之人難懂亂世之苦。
若不是現代有紀錄片朱瞻墡估計他這個年齡的小孩也完全理解不了當年發生的事情,甚至就算是有這麼多史實證據在,還有人故意汙蔑,詆毀當初被迫害的人們。
書本山的文字不如紀錄片看的真實,朱瞻墡以前看大屠殺的紀錄片,年幼時不敢看,長大了些再看,胸膛之中總有一股氣難以抒發。
朱瞻墡用手指撥動茶杯中褐色的茶水,略帶著些氣憤說:“魏晉之時可曾想過北方牧羊羌胡之民可亂我華夏,屠戮中原;盛唐天可汗可曾料到後世你方唱罷我登場,誰人都能在這天下輪流當皇帝;便是那偏安一隅的徽宋一朝,他在揮毫潑墨的時候可曾想過元能滅遼再戮中原,自己成了他人的兩腳羊?”
朱瞻墡說到氣憤之時,拍案而起:“下次敵從何處來,依舊從草原來?還是從建州女真來?從朝鮮來?從東瀛來?還是遠渡重洋自西方而來?我朝有廣袤土地,悠久曆史,想要將之據為己有者,想要奴役我之國民者,從來沒有少過,環顧四周鄰國,便是現在虎視眈眈的人還少嗎?”
“他們缺少的隻是鐵木真那樣的天降之人,或等我中原之皇帝更迭,出現昏庸之君,亂世之臣,他們就會不顧一切的入侵華夏,我們需要去了解他們,永遠不能輕視了這些地方,永遠不能輕視潛在的敵人。”
“落後就會挨打,不思前進就一定會落後。”
“讀書人不是常說先天下之憂而憂。”
一番言語,說的朱瞻墡自己都少有的激動了起來。
“殿下居安而思危,先啟汗顏。”張先啟被朱瞻墡的話震驚的,他知道朱瞻墡腦子靈活,不管是報紙還是蒸汽機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但是今日這番言論,五殿下目光之深遠是他未能企及的,當下永樂盛世便擔憂起將來了。
這哪是什麼目光之深遠,隻是知道將來會發生的事情而已。
“張先啟,東瀛是個島國,位居我國東北部海上,兩國實際上交集多年,從唐朝遣唐使開始,東瀛多次來訪中原,想必中原的地貌人文,他們應該都有所了解,甚至都有詳細記錄在案,此次東瀛奸細,可以看得出來,他們派人在中原大地上紮根甚久,但是我們對他們卻知之甚少。”
“你不知我也不知,去了鴻臚寺問上一圈,多得到的答複和你差不多,少數幾個會說東瀛語的可能知道一些,但是它的山川地貌,何處有港口,何處是城市,何處屯兵,何處產糧,我們一無所知,若將來有戰事,我們連去何處登岸都不知道,摸黑抓瞎,如何抵禦外敵。”
張先啟明白了朱瞻墡的最終想法,這是要讓他去東瀛將東瀛的這些信息全部整理好,送回來,但是這不是去做奸細嗎?他可是堂堂文進士啊,若要他去做奸細,他放不下身段。
“殿下……是想讓我去做奸細嗎?”張先啟猶豫了一會還是問了出來。
“不,我要讓你明目張膽的去東瀛,大搖大擺的走在東瀛的土地上,去了解他們的風俗人情,地貌江海,也要你去宣揚大明的文化,從文化的角度去將讓一些東瀛人自發的親近大明。”
“殿下,這樣的事情,可以做到嗎?”
朱瞻墡點了點頭:“相信我可以的,我不是讓你去做躲在暗處的奸細,而是去做代表大明的使者,大明駐東瀛大使。”
不是奸細就不用東躲西藏的生活,也不會損了讀書人的風骨。
“殿下為何是我?”張先啟有些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