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王韶對於高句麗的情況分析,楊廣好奇的問:“你為什麼覺得高句麗能夠對我們大隋造成威脅?”
“其一,高句麗建國早,扶餘人朱蒙建立卒本扶餘之國,後來在王莽攛漢之時,占領了新朝玄菟郡高句麗縣,由此改稱“高句麗”,雖然在中間被曹魏政權和慕容鮮卑政權的兩次打擊,但是現在建都平壤,依舊牢牢的占據著遼東之地,幾百餘年了,雖然向中原稱臣,但是中原一旦有亂,他的範圍就會擴大,擴大到現在規模已然極其龐大。”
“其二,高句麗稱臣於中原,所用所學之文化皆來自中原,有遼東之地,又掌控著新羅百濟,現在因為突厥強盛,高句麗也受其害,不見得對我們如何,如果我軍能解突厥之患,陛下有向南一統中原之誌,高句麗趁此時出兵也猶未可知,如芒在背,不得不防。”
“其三,很重要的一點,遼東土地,雖然冬日寒冷,但是土地肥沃,物產頗豐,有足夠的的糧食,養得起軍隊,中原士兵很難適應遼東氣候,一旦轉涼就得撤回,可謂易守難攻,與突厥不同他們有足夠的底蘊物資和我們打。”
楊廣聽聞他的分析微微點頭,王韶不愧是年輕時候和元岩高熲齊名的人。
高句麗確實是將來的大患,曆史上楊廣三駕遼東加速的隋朝的滅亡,就算是到了唐朝,為了征高句麗也是花了很大的氣力,隋唐兩朝上上下下得打了五六十年才算平定高句麗。
“你覺得有什麼好辦法可以抑製高句麗嗎?”
麵對楊廣的問題,王韶顯然早有準備:“微臣之前就想過了,高句麗每遇到中原混亂就會趁機擴張,現在中原慢慢的區域穩定,他擴張的機會就少了,所以他們非常樂意我們陷入戰端,甚至推動,就像這次北方榆關等地其實距離高句麗很近,參與其中也不一定。”
“隻是我們現在抽不出手來對付他們,或許可以這樣,先平定新羅與倭國之戰,聯合新羅百濟兩地,兩地並不樂意臣服於高句麗,扶持其與高句麗爭鬥,將來若是真要打起來,就水陸雙方進攻,可以增加我軍勝利的概率。”
楊廣微微點頭,現在沒辦法對付倭國,也沒辦法對付高句麗,但是或許可以開始滲透了。
楊廣仔細想了想:“命高弘德進來,幫我寫一封折子給父皇。”
“再去尋之前鴻臚寺安排在倭國人身邊的官員,叫裴世清的那人來,我要遣使新羅百濟還有倭國。”
……
第二天的皇城內,楊堅揉了揉自己的額頭,最近的事情有些多,所以經常頭痛,看向了邊上的宮女,心中生出了讓那十六七歲的小姑娘給自己按按頭的想法。
那十六七歲的小姑娘,手指細膩柔軟,輕輕一按,煩惱便沒了。
但是一這樣想,就更煩了,作為一個皇帝這種事情隻能想不能做,倍感憋屈,因為獨孤皇後不讓。
之前有一次晚上,他托口在書房理政,然後叫了兩個小宮女給自己捶腿按摩享受一下,當然啦其他想法也是有的,為什麼叫兩個?咱都當皇帝了還不能享受享受?
但是還沒開始就結束了,獨孤皇後前來書房送湯,正好撞破了,看到兩個小宮女在桌子底下給他捶腿,當場倒是什麼都沒說,但是第二天之後再也沒見過這兩個小宮女了。
啥事沒做,還多了兩個失蹤人口,想想都頭痛。
自己這個皇帝看著威武,在這事情上可是受製於人。
無奈的他再次打開了奏折,瞧見是楊廣遞上來的,便認真的看了一遍,看完奏折便說:“去宣晉王和這個鴻臚寺叫裴世清的人來。”
裴世清人在楊廣處,正好就一起入宮了,但是他得在殿外等著,等待皇帝的召見。
楊堅開門見山的問:“阿摩,你說要遣使百濟新羅,還要去倭國,怎麼會忽然有這樣的想法。”
楊廣先把昨天審訊倭國使者的事情和楊堅一五一十的從頭說了一遍,楊堅倍感憤怒。
“這個倭國,其心歹毒,這顆東海鮫人明珠緩慢殺人之效,倭國居然想要利用我朝,真是膽大包天了!”
皇帝怒而拍桌。
“父皇,倭國三個使者,兒臣已經殺了其中兩個,留了最怕死也是會說中原話的那個。”
“留著的就是伱奏折中說的作為奸細放回倭國的那個嗎?”
“恩是的,兒臣與府上的王韶一起分析了一下,現在不是對倭國動手的時候,而且高句麗的威脅應該比現在的倭國還要大,所以兒臣和王韶兩人商量著或許此時可以派人前往新羅、百濟和倭國出使一趟,將他們與大隋的關係進展的更好一些,也可以更全麵的了解他們,特彆是倭國,我想要看看倭國的資料,去找了才知道資料寥寥,我們對於倭國知之甚少,這對我們其實非常不利。”
楊堅撫著自己的胡須說:“你說的那個裴世清就是你選定的人選吧。”
“是的,兒臣和他稍微的接觸過,他之前跟在倭國使者身邊,恪儘職守,而且為人頗為正直,兒臣覺得他可行。”
“命他進來。”
殿外的裴世清走了進來:“微臣參見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