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獨自留著楊廣在宮內,隻剩下了父子二人,楊廣踱步在堪輿地圖麵前,小心的整理了自己在上麵排兵布陣的小旗子。
“阿摩,長江往南,水土肥沃,水草豐茂,建康城人口甚至比長安城都多,南朝之地富庶,朕早晚有一天是要打過去的,中原大地多少年沒有了,自秦皇合六國,兩漢統一了許久,而後就分南北,朕若能統一,功績可比始皇帝。”
“父皇定能統一中原。”
楊堅走到了楊廣的麵前,高大的身影籠罩著。
“這片大地上,多少人你方唱罷我登場,朕與他們不同,朕不是為一家一姓而立國,朕是要天下歸一,阿摩,你可得幫著……朕。”
“兒臣惶恐,兒臣自然得助力父皇。”
楊廣不明白為什麼楊堅要單獨和他說這些,倒是頗有交托南征之意,隻是為什麼楊堅要如此早的將這樣的責任交到他的手上。
“現在隻有你我父子二人,你可以暢所欲言,你覺得我們大隋當如何打滅陳這一戰?”
一邊說著楊堅一邊席地而坐,並且拉著楊廣一起坐了下來,空曠的大殿,兩父子麵對麵坐著,地麵有些冰涼,楊廣便折了一下衣服多墊一層。
屁股受寒,影響以後臀大肌發力。
“父皇,兒臣可以暢所欲言?”
“可以,隨便說,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楊廣將雙掌放在腿上,仿佛認真聽講的學生,但是現在他才是講述人。
“兒臣認為,要滅南陳,最要發展的就是大隋的水軍。”
“水軍?”
“對,就是水軍。”
在華夏的曆史上,水軍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受到重視的兵種,這點在所有的演義、、話本裡麵就體現的淋漓儘致,流傳下來的故事裡麵關於水軍的甚少,真要說耳熟能詳的就隻有赤壁之戰這樣寥寥數篇。
因為爭霸的永遠是中原大地,騎兵,步兵才是主力,水戰定勝負的還得到將來朱元璋打陳友諒的時候才有全麵描述。
水軍一直是被低估,甚至是忽略的兵種。
“為何?”
“長江天塹要過江就得要水軍,水軍能勝,我軍便事半功倍,而且水軍除了打南朝還有其他的好處,東北方的高句麗,若我們的水軍能繞道其後,便可前後夾擊而攻。”
楊堅饒有興致的說:“那你說說看怎麼發展水軍。”
“兒臣認為水軍之中,兵士反而誰其次的,更重要的是戰船。”
楊堅搖搖頭顯然非常不同意楊廣的意見,說:“戰船無法登岸,隻能在水上,靠近岸邊之後,敵軍可以依靠著城防設施與戰船纏鬥,戰船再強也抵不過城牆,戰船永遠隻能在水上有用,大規模生產不過是浪費資金。”
這就是這年代人對於戰船的認知,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在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戰船這個概念僅僅就是載著士兵的船隻而已,並沒有什麼實際的作戰用途。
“父皇,之前年節的時候炸響的爆竹您覺得如何?”
“為何突然說起這個,爆竹聲響,非常的喜慶。”
“那父皇,如果把那爆竹發射到敵軍人群中去,您覺得如何?”
這是他沒想過的方式,皇帝也不知道威力具體如何,但是聽那聲響,如果真在人身上炸響,那恐怕體無完膚吧。
楊廣趁勝追擊問:“如果用戰船載著這些爆竹遠距離發射,父皇您覺得怎麼樣?”
楊堅登時暢享了起來,一艘威風凜凜的戰船行駛在長江的江麵上,一堆堆的爆竹被發射出去向著南朝的軍隊轟炸,那場麵可真是又威風又喜慶。
楊堅隨即再次提出了疑問:“但是這與使用弓弩有什麼差彆呢?”
“自然是有差彆的,其一,需要的人手,父皇您也看到了爆竹做好之後點燃就可以了,使用方便,弓弩的話得裝更多的士兵,其二是距離。”
“朕看爆竹爆發的距離,似乎並不比弓箭遠。”
“父皇那是現在的爆竹,隻要增加火藥量,使用更堅固的發射裝置,就能更遠,我給了衛王叔一份後,衛王叔一個勁的讓我研究爆竹更遠更大。”
“你在研究嗎?”
“自然是命工匠在做的,隻是這項目消耗也大,雖然我預估可以做到接近一裡地的射程,但是現在還無法實現。”
“多少錢,這個項目,朕投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