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的早朝上,諸位大臣紛紛恭賀皇帝喜得皇孫,恭賀太子喜得長子,楊堅的臉上也帶著難得的笑容,多了一份慈愛之色。
皇帝心情好,今日的早朝氣氛就輕鬆了許多,各地的奏報,皇帝聽著的時候也都樂嗬嗬的笑著,而且今日似乎也沒什麼煩心政務。
“晉王,大興城如何了?”
“父皇,皇城的建造進度沒有問題,兒臣想和父皇彙報一下朱雀大道的事情。”
“朱雀大道?”
楊堅略微有些疑惑,一條路能搞什麼?
“父皇,朱雀大道是大興城的主街,原本的方案是鋪上石板,但是這樣的有一個弊端,就像是長安城內的道路,風吹日曬雨林,車馬行的次數多了之後就坑坑窪窪,損耗速度快,後期修複的成本大。”
楊堅明白楊廣既然提起這件事情了,肯定是有解決的辦法,順水推舟的問:“那你打算怎麼做?”
“父皇,兒臣上次給您展示過水泥了,就是用來給大興城的房屋建造的新材料。”
“你的意思是拿水泥來鋪路?”
楊廣點了點頭:“是的,父皇我打算給大興城的朱雀大道鋪一條平整的水泥路。”
“朱雀大道如此寬長,你若是用水泥來鋪可是需要海量的水泥,現在水泥的製造能跟的上嗎?”
楊廣當即搖頭:“跟不上,所以才和父皇稟告,兒臣想要擴大水泥工廠的規模,大批量的生產水泥,滿足朱雀大道的使用,也滿足民居建造的使用。”
楊堅當即提出了他的擔心:“但是水泥擴大生產,一旦大興城完工就不需要那麼大的產量了,該如何是好?”
“父皇,兒臣想過這個問題了,兒臣是覺得如果水泥鋪路這件事情可以真的實現,並且擴生產降低規模之後,或許不單單大興城,其他的城市也可以用上水泥路,屆時大隋的各大城市道路都會更好。”
楊堅開始思考這個事情,如果真的能行的話或許也是一種提升。
大隋的道路,京城內尚且有許多的黃泥路,彆說其他的城市了,倒不是說朝廷沒錢搞好的路,可以搞,但是沒有必要。
對於勳貴來說最主要用到的就是長安城內的幾條大路,這幾條路平整就好了,至於其他的道路,黃泥路在晴天問題不大,到了雨天就麻煩了,隻是這些麻煩的是平頭百姓,與坐在馬車裡麵走大道的達官貴人有什麼關係?
楊堅還是個有夢想的人,他想要自己的帝國更加繁榮昌盛,而大隋帝國現在的繁榮有北周的基業,想要再往上發展無外乎一人口,二產業。
配套的最主要的就是養得活這些人口的糧食,能夠讓這些產業發展的土壤。
將城市的道路,甚至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道路修好了,絕對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楊廣一說到修路他就想到了官道。
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修建秦直道,當年修建的道路,經過的漢朝修繕,再經過這些年到大隋朝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交通道路,許多的商貿和軍需運輸都得用到。
道路通了,才能興盛。
楊堅就問:“伱覺得水泥的價格可以降低下來到什麼程度呢?”
“現在兒臣說不準,但是大規模的生產,兒臣現在讓工匠們不斷的改造工具改進製造辦法,應該會比現在降低不少。”
此時就有臣子站了出來反對說:“陛下,現在大隋抗擊突厥,建造大興城,咱們大隋現在投入的事情已經太多了,暫時不宜消耗國力。”
楊堅沒有理會他的話,示意他回去,接著問楊廣:“晉王,為何要修路。”
“父皇,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事不通,路通了萬事才能通暢。”
一句要想富先修路,簡單精簡,簡明扼要,要讓大隋更加繁盛,必然得將道路修好,交通便利了才能昌盛起來。
基建是刻在華夏人骨子裡麵的基因。
楊堅聽到這句話的第一時間就想要統一楊廣的想法,但是麵對水泥成本的不確定性,他沒有貿然同意,眼間瞥見了楊勇,便開口問:“太子,你覺得如何?”
楊勇走出列,今日的他春風得意神采奕奕,開口便是中氣十足的說:“兒臣尚未見過水泥是什麼樣的,但是對於修路一事兒臣是讚同的,晉王此話無錯,路修通了,事情才通。”
楊廣詫異了,要是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自己穿越過來之後楊勇第一次同意自己的意見,而且說得言之鑿鑿,非常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