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月之後的初秋,一騎快馬從西門入長安,直奔皇城。
當日長安城全體戒嚴,全軍嚴陣以待,比之之前還要嚴重的多。
滿朝文武在京的當即入宮聽宣。
未央宮中,大殿之上。
楊堅鐵青著臉,俯視著下方的眾多臣子,臣子們不知道現在到底是什麼情況。
太監拿著前線的軍報,尖聲念到:“千裡加急前線軍報,突厥軍深入掠奪,同時進軍武威、天水、金城、弘化、延安、安定(今甘肅涇川縣北)、上都(今陝西富縣)等隴西陝北六郡。”
消息一出滿朝文武炸開了鍋。
本來這兩月突厥和大隋各有勝負,但是沒想到突然之間突厥分兵六處,大舉進攻。
而且這六郡都在長安城西北方,其中最近的安定,上都,距離長安不過四百餘裡,若是被攻占,突厥下一步就是兵進長安了。
這種爆炸性的消息,讓滿朝文武中那群扛不住事情的先慌了神,一時間整個朝堂沸沸揚揚。
當即就有官員先一步走出來:“陛下,突厥進軍南侵,我軍應奮力阻擋,微臣請命領兵前去一戰。”
“陛下,不可,按照突厥騎兵的速度如果擋不住很可能一旦兵敗就抵達長安城下,屆時長安城危矣,此時各地百姓恐對突厥騎兵心有畏懼,微臣以為不宜為戰,微臣請命前往突厥軍隊和談,使得其退兵。”
“不可,萬萬不可,此時怎麼可漲彆人威風滅自己誌氣。”
“難道不顧百姓的性命安危嗎?突厥騎兵毫無人性,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早日停戰對於百姓來說是好事。”
“臣附議,近段時間長安城內的糧價飛漲,前兩月稍微有些降低的時候,但是今日這消息一出,長安城內的糧價必然陡然攀升,屆時城內都可能亂起來……”
……
……
朝堂上的爭論總是每日都發生,今日便更加劇烈一些而已。
皇帝顯然不是求和的主,隻是現在突厥騎兵已經進犯,拖的越久下決策就越被動,延誤不起。
楊堅起身,眾臣消音,大殿內隻剩下皇帝的聲音:“命各地諸位將領急速收攏,拒守城池,決不能讓突厥騎兵過城池逼近長安。”
第一道命令下達,皇城外的傳信騎兵策馬揚鞭就出了城門向著各個城市飛奔而去。
眾臣也明白了皇帝的心意,皇帝不要和談,皇帝要打回去。
隻是本來兩軍對壘在臨洮,突然間就有消息說突厥騎兵繞過了我軍主力南侵,我軍主力現在是什麼情況,現在還沒軍報回來,這才是讓大家最擔心的事情,萬一我軍大軍已經潰敗,那萬事休矣。
但是如果我軍不敗,敵方軍隊到底是怎麼繞過我軍南侵的,此事隻能瞎猜了。
宇文述站了出來說:“陛下,現下暫未取得與我軍的聯係,臣擔心是敵軍繞道後方切斷了我軍與京城之間的交流,臣為小兒請命,帶小隊精銳立刻出發,尋找機會突圍,獲取軍報。”
大軍情況至關重要,楊堅當即點頭:“朕冊封宇文化及為左翊衛大將軍,領精兵五百,突圍。”
此時肯讓兒子領兵去突圍,宇文述也是做了富貴險中求的準備,他對自己的兒子武藝有信心,但是戰場上不是單挑,再有信心也是犯險,可是唯有犯險才能短時間內高升,宇文化及當即被封為左翊衛大將軍。
左翊衛大將軍,掌宮掖禁禦,隻要宇文化及這趟能把事情做好,回來相信賞賜也不會少,而且必得皇帝倚重。
第二道命令當即下達,而宇文化及自從當日在楊廣府上定下晉王府董事局的事情後,楊廣就將他帶到了自己的爆竹工坊【兵工廠】,讓宇文化及早日熟悉他規劃中的新式火器,並且宇文化及最信任的幾個部下都長期在兵工廠配合火器研製,給出使用意見改進。
此時得令,宇文化及當即領著兄弟們上馬,來到京師的軍營點走了三百精銳,帶上突圍的糧草就出發了,此次突圍為了前往大軍彙合得到大軍情況,所以眾人所帶的糧食並沒有算上回來的那份,如果彙合了自然有回來的糧,如果大軍已經被打散了,他們也就隻有憤死而戰了。
這就是破釜沉舟。
五百精兵出發前,太監交給了宇文化及一封裝在竹筒裡麵的密信,囑咐道:“宇文公子,此密信離京百裡可拆。”
“這裡麵是什麼。”
“小的不知,奉命行事,宇文公子臨危受命,膽雄心壯,此戰必勝。”
宇文化及沒有猶豫接過密信就領兵出發了。
朝堂之上,臣子們又說:“陛下長安城內此次必然糧價暴漲,還請陛下開倉振糧,撫慰百姓。”
“不可,陛下,現在突厥騎兵很有可能南下,要備足糧草,以備不時之需,此時開倉,若打起來糧草不足恐怕難以為繼。”
皇帝麵露難色,但是很快的下達了第三道命令:“令周圍各郡縣往長安城運糧。”
“陛下,遠水解不了近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