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門開,皇帝和皇後入宮來。
皇城的方案是楊堅自己點頭的,其規模是現長安城的兩倍左右,從正門入要抵達商議朝政的大殿可還得走上好一段路,楊堅興致勃勃的下了馬車也不坐轎子,徒步而行。
當他行過長階來到了大殿前,自上而下俯視著下方的群臣,群臣心有所感跪地行禮山呼萬歲。
楊堅輕聲自語:“這是朕的大隋,這是朕的江山,這是朕的天下。”
雄偉的抱負在胸中,輕聲吐出便如驚雷。
而後楊堅聲如洪鐘,對著下方的眾臣說:“朕,今日移大興城,往後朝會皆在此大興宮,大興二字諸位皆知,乃朕要天下大興之意,自今日起,天下當大興。”
眾臣山呼:“天下,大興!”
“如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朕感應天命,受北周皇帝禪讓登基,朕以天子之名代天行政,照拂萬邦,昭告天下,今日大赦,凡非萬惡之徒皆得赦免。”
“陛下隆恩。”
在殿前的祭天儀式開始,結束後眾臣進入了大興殿進行第一次的朝會。
楊堅端坐龍椅之上心情萬分開懷,今日的早朝也不會有人報什麼不好的消息。
“恭賀陛下,大興城雄偉萬分,晉王殿下為陛下督建大興城日夜操勞,微臣鬥膽為晉王殿下請賞。”
“自是要賞的,但是晉王你的賞賜要稍等等。”
“兒臣多謝父皇。”
“陛下,太子殿下與河間王此次驅逐突厥軍隊,居功至偉,臣為太子殿下與河間王請賞賜。”
臣子們彙報上來都是喜事,楊堅樂嗬嗬的應了下來。
“河間王楊弘抗擊突厥有功,截殺突厥騎兵兩千餘,揚我國威,封上柱國任寧州總管。”
“太子楊勇抗擊突厥有功,奪回臨洮城,驅逐突厥,加封禦正上大夫,總管前北齊之地。”
關於楊勇的賞賜賞賜下來了,總管北齊之地,這賞賜也太好了一點吧,皇帝必然不可能在大殿上臨時起意,而是早就準備好了這個賞賜。
總管北齊之地,河北,山東,江蘇這些地方加起來就差不多當年北齊的地盤,真論起來那都是富碩肥沃之地,而且就麵積來算,相當於是將一半的大隋國土交給他來管理。
這大勝仗的獎勵也實在太大了吧。
楊廣難免微微皺眉,皇帝這賞賜對於楊勇來說過分的豐厚,但是轉而也想明白這或許就是皇帝對楊勇最後的考驗了。
之前雲蘿摔子的事情,已經讓皇後對於太子徹底的失望,但是作為皇帝不可能因為內帷的事情廢了太子,這次太子又展現出在戰場上戰鬥的勇武,楊堅現在讓他總管北齊之地,或許就是額外的封賞,看看他到底有沒有能力。
但是楊廣怎麼想都覺得太冒險了,總管北齊之地,也就意味著楊勇他連造反的本錢都有了。
不管怎麼想,楊廣總覺得這個賞賜過於豐厚了,滿朝文武有同樣想法的也不在少數,隻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人敢站出來的反對,畢竟太子剛立了功,而且今天這樣的日子沒人會蠢到讓皇帝不高興。
楊堅繼續說:“朕今日還打算宣布一件大事。”
“多年來我們受到北方突厥之害,北方百姓民不聊生,雖然現在我們打贏了一些戰爭,但是曆來隻有突厥攻打我們,戰事多發生在我們的土地上,受災的也隻能是我們的無辜百姓,朕深感痛心,如此下去不是辦法。”
皇帝這一番前奏的話讓群臣深感不妙。
果不其然,楊堅高聲宣布:“朕宣布,從今日了大隋對突厥的態度變了,我們不再是被動防守的一方,而是從今日開始我們大隋要反攻突厥,要打到草原上去,要讓突厥人也嘗嘗被人攻打,被人屠戮的滋味,從今日起大隋對突厥轉為全麵進攻狀態,我軍前線陣地允許全麵出擊。”
楊堅的話頓時讓群臣炸開了鍋,這意味著大隋現在開始就進入了與突厥全麵作戰的狀態。
在幾百年前,在大漢朝的時候華夏子民打的突厥人叫爹喊娘,但是自打司馬家建立晉朝之後,對北方的戰線基本上沒占到過便宜,和親為主,現在楊堅的態度變了。
今日本來不想讓衝撞皇帝的臣子們,此時也忍不住了:“陛下,萬萬不可啊,突厥人所在的草原廣闊,大範圍的作戰,我軍恐怕難以深入,就算是深入了取得的戰果可能還不如消耗來的嚴重,空耗國力,還請陛下三思。”
“是啊,陛下,現在大隋剛打了勝仗,局勢大好,但是南方有南陳虎視眈眈,我軍若與突厥全麵開戰,南陳小兒必定偷襲。”
“此事無需商議,朕公布此事並非商議,而僅僅是告知你們而已,這是朕的國策。”
國策二字一出,眾臣馬上就噤聲了,這代表了皇帝的底線。
楊堅再次看向了楊廣大聲說:“晉王。”
“兒臣在。”
“從今日起,冊封你為大隋大司馬,掌大隋規劃策略兼輔佐軍隊部署,隻需向朕一人彙報。”
一時間方才安靜下來的朝堂,再次沸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