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成帶隊開展調查,然而令眾人都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案子調查一周,居然都未能找到突破點。
沒有嫌疑人,沒有證人,沒有凶器,就好像一個憑空冒出來的殺人凶手,犯案後又立刻消失一樣。
令身經百戰的支隊刑警們倍感壓力。
嚴學友對著寫滿案情要點的白板,給過來支援的程亦安和吳謝池講解案情。
他也連著加了許多天班了,原本打理精細的稀疏的幾根頭發,如今亂糟糟的倒顯得茂盛了不少。
“這個被害人叫王文博,今年29歲,獨居住在中城區富民花園,案發時是無業狀態。
根據法醫屍檢結果,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致命傷在胸腹部,被匕首樣利器多次刺穿,手臂前胸有防禦性傷口,毒理檢測顯示被害人體內含有強效鎮定成分三唑侖,初步分析凶手誘騙死者食用了含有三唑侖成分的飲品,然後在藥效發作後襲擊了被害人,可能是由於疼痛刺激或者藥量不足等原因,在襲擊過程中,被害人蘇醒進行反抗。
但是最終還是因為傷勢過重失血過多而死亡。
死亡時間判斷在10月15日夜間,由於死者全身大量失血,對死亡時間的判斷存在一定的影響,因此這個準確時間還有得商榷。”
“死者社會關係比較簡單,因為和父母關係不好,多年沒有往來,為數不多的幾個聯係人,經過走訪也都證實和死者往來不密切。
據小區鄰居反應,死者非常內向,幾乎不與人社交,最近一個月很少見他出門。
因此從社會關係上來排查嫌疑人顯的極為困難。”
嚴學友翻開厚厚一摞的走訪問答記錄,無奈的搖搖頭,說:“這個案子查到現在,幾乎陷入僵局,找不到突破口。”
“那輛車是案發現場嗎?根據現場照片,車輛裡的血液量偏少,應該不是第一現場吧?”
程亦安指著白板上的照片問道。
“是的,目前第一案發現場還未找到,死者是在死亡後被轉移到車上的,然後凶手將車開到北郊江灘棄車,車輛也是死者名下的。”
吳謝池問:“王文博是獨生子嗎?”
嚴學友點頭,說:“是的,戶籍資料顯示王文博的父母隻生養了他一個孩子,也沒有領養、助養等情況。”
吳謝池好奇,“那這就有些奇怪,獨生子女家庭,父母和獨子關係不佳多年不往來,這種情況很少見。”
“確實是的,我前兩天去王文博父母家裡走訪,他們對於王文博的死亡表現的接受度很高,情緒上很克製,也許是因為都是知識分子,比較理智吧。
王文博的爸爸是副教授,媽媽也是一名老師。”
吳謝池卻有不同意見,“我倒是覺得這種克製表現不能說是因為知識分子比較理智,更像是對王文博徹底放逐,不管死活的感覺。
他們有說和王文博關係不佳的原因嗎?”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