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凶二十年》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程亦安稍一思索,問道:“你的意思是,在李國富去世前,那種相對平衡的用身體換取李國富給錢讀書的情況,是李雨菲的舒適圈。而參加工作後,在徐園,和徐友昌若有似無曖昧著,當他的醫療管家,也是李雨菲的舒適圈,她沒有主動打破的必要和動力!”
吳謝池點點頭,“所以李雨菲說她從來沒有殺過人,不管是李國富還是徐曉傑還是徐友昌,我認為她沒有撒謊。”
“並且,通過李雨菲的反應,倒讓我確認了,李國富的死確實不是意外,而是和李雨菲有關,即使不是她親手殺的,那她至少是知情人。”
程亦安讚同:“她的反應確實太過異常了,她當時下意識的反應是驚恐,並且‘恐’要比‘驚’多不少。如果李國富的死當真是意外,那她應該會覺得驚訝和詫異,但不應該是害怕。”
“是的,不過更關鍵的是她那句話,她說警方已經調查過了、人已經燒成灰了。你們仔細揣摩一下這兩句話的含義,以及說這些話的情感傾向。”
吳謝池模仿李雨菲的語調,著重重複了那兩句話。
韓焱是審問老手了,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她這是站在凶手的立場在反駁!潛意思就是警方啥也沒查出來,死無對證。而如果她真的對李國富的死毫不知情,那她的第一反應應該是我沒殺他!但當時她的表現很猝不及防,下意識地把真實想法脫口而出。說明李國富的死,是真有蹊蹺!”
“而且李雨菲對待李國富的態度,和之前麵對徐友昌案時的淡定態度全然不同。說明,她心中對於徐友昌案時是胸有成竹的,她也許知道,是誰毒死了徐友昌!”
吳謝池微勾起嘴角,拍拍手中的筆記本,十分滿意的樣子。
“所以雖然沒有大的收獲,但是從這些細枝末節的線索還是可以分析出一些東西的。首先李國富案肯定是個凶殺案,至於凶手,排除李雨菲後,那就隻剩下關聯人趙晨光了!”
程亦安迅速翻開趙晨光的資料,說:“十五年前,趙晨光十九歲,何杜娟還曾短暫庇護過李雨菲一段時間,趙晨光認識李雨菲的時間應該比我們想象得要更早一些。”
趙晨光出生在榕城北城區,母親是一名護士,父親是一個貨車司機。在趙晨光九歲時,他的父親肝癌晚期去世,年僅三十六歲。他的母親在他十五歲時也得了肝病,病重不治。
看到這裡,程亦安突然想起何杜娟的孩子,當時村長老婆說,何杜娟的孩子病沒治好,死在榕城了。
她立刻找了台電腦登錄係統去查何杜娟孩子的資料。
很快,何杜娟的兒子李銘宇的死亡證明出現在電腦屏幕上。
李銘宇比趙晨光小十歲,出生時先天膽管閉鎖,需要做肝移植,在六歲那年肝移植後突發排異,死在前往醫院的救護車上。
這一家人,肝病爆發的概率也太高了吧!
趙父、趙母都是肝病死亡,然後是趙母妹妹何杜娟的兒子。
以肝病的家族遺傳性來看,趙晨光和何杜娟患有肝病的概率也不小,隻是何杜娟可能還未及發病,就已經車禍死亡了,那趙晨光呢,他今年三十四歲,還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他會步上他父母的後塵嗎?
程亦安又檢索了李友軍的資料,李友軍是腦出血偏癱後,在家猝死的,猝死那天正好是今年的中元節。
吳謝池湊過來看電腦屏幕,程亦安把幾個死亡證明依次調出給他看。
“李國富死的時候,趙晨光也才十九歲,還在榕城讀大學,一個父母雙亡的人,到姨媽家過年也很正常吧。”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