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妥不妥。”老者連連擺手,“平亂二字太過剛烈,與仁心治國的意境大相徑庭。”
連續幾個才子上前獻醜,卻都被老者一一否決。
麵紗女子輕歎一聲:“寧朝,你說這都多少天了?”
“已經五天了。”乾練女子輕聲回道。
“五天了還對不出一副像樣的對聯。”麵紗女子端起茶杯,聲音帶著幾分失望,“看來咱們大武朝,還是比不得隔壁大乾的人才濟濟。”
“陛小姐莫要喪氣。”
寧朝連忙勸道,“這不過是淮城一地罷了,再等等,說不定就有能人了。”
“大乾朝廷雖腐,但人才輩出。”麵紗女子輕輕搖頭,“可惜啊”
她話未說完,那邊又有人躍躍欲試。
“這是第幾個了?”麵紗女子問道。
“第五十三個。”寧朝答道。
“仁心治國安天下,智計經邦定乾坤!”那人高聲道。
老者依舊搖頭:“智計二字過於機巧,不見仁德之意。”
麵紗女子放下茶杯,正要起身,突然眼神一凝:“等等。”
隻見人群中,一個青年男子正緩步走向高台。
他一身布衣,看起來普普通通,但那份從容氣度,卻讓人不由自主地側目。
“再看看。”
隻見陳楓站在台前,目光掃過眾人。
“這位公子也要試試?”老者捋著胡須問道。
“晚輩鬥膽。”陳楓微微一笑。
他緩緩開口:“仁心治國安天下,巧手安邦定四方。”
此言一出,全場寂靜。
老者的手突然一抖,胡須都跟著顫動起來:“妙!妙啊!”
他激動地從台上站起,來回踱步:“上聯說仁心治國,下聯用巧手回應。既暗合陛下巧思治國之道,又不失溫和之意。”
“更妙的是,"安"字一字雙關,上下呼應,當真絕妙!”
台下的人群也沸騰起來,紛紛讚歎。
就在這時,陳楓後頸突然一涼,那種被人注視的感覺愈發強烈。
他猛地轉身,朝著不遠處的茶攤望去。
茶攤上空空如也,隻有幾個茶碗還冒著熱氣,似乎剛剛有人在此匆匆離去。
“公子。”老者的聲音傳來,“不知尊姓大名?”
陳楓收回目光,淡然道:“在下姓陳,名修竹。”
“陳公子好才學!”
老者麵帶欣賞之色,“三日後,老朽親自在武都城門相迎如何?”
陳楓略一沉吟,點頭道:“那就勞煩老先生了。”
“哈哈,應該的,應該的。”老者喜不自禁,“能為陛下尋得如此人才,老朽也算對得起國朝了。”
就在這時,一陣風吹過,卷起地上的幾片花瓣。
陳楓忽然注意到,茶攤的桌上似乎還殘留著一縷若有若無的香氣。
那香氣清冽雅致,絕非尋常之物。
“走吧。”他對著黑虎低聲道。
離開高台時,陳楓又回頭看了一眼那個茶攤。
心中若有所思。
方才那道目光,究竟是誰?
茶攤的陰影處,兩道身影正在快速離去。
“陛下,此人”寧朝麵色凝重,聲音都有些發顫。
麵紗女子停下腳步,修長的手指輕輕摩挲著茶杯邊緣:“能在片刻間對出這般巧妙的對聯,此人智謀不淺。”
“不僅如此。”寧朝壓低聲音,“您注意到了嗎?他最後那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