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子子孫孫都受益於當年的大一統。
除了曆史,誰有資格來評價始皇帝?
去年的夏天,老謀子的《十麵埋伏》色彩一如既往的美,但是劇情又是硬傷。
馮曉剛的《手機》,中年男人那點糾結,給自己花心找理由,已經很彆扭。
到了《天下無賊》,給小偷找人性。
無法理解小偷,也無法共情小偷。
他一個村的修車師傅。
到城裡進貨,三千塊進貨錢縫在了衣服內兜,被偷了。
一個四十多的漢子,家裡的頂梁柱,無措的像個孩子,不斷扇自己臉。
小偷,考慮小偷人性的時候,考慮一點被偷的人了嗎?
然而無論是張一謀還是馮曉剛,已經是國產導演裡比較會講故事,比較尊重觀眾的了。
至少會裝一下。
進電影院看電影,哪怕不太滿意,至少花的錢不算太虧,有明星。
至於另外一些文藝片,碟片免費給他都不想看。
第六代導演拍的那些玩意,他真的是一點都看不下去,太惡心了。
就算不是那種賣到國外的文藝品,他也不喜歡。
導演要表達的東西,很膚淺,隻有自己小情緒。
一點雞毛蒜皮的屁大點事,弄得驚天動地。
國產片之外,進口片像炸雞。
可以吃,但是不能天天吃。
至於港片,則是低配版的快餐。
我知道它很用力的搞笑,也知道它在取悅我,但是總是隔靴搔癢。
《瘋狂的超市》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這不是什麼邊緣題材,終於在國產片裡麵,看到了正常的人。
警察是好的,劫匪應該被打死,飽和式的救援。
關鍵導演這些東西沒有刻意表現出來,而是藏在了笑料後麵。
一開始看的時候提心吊膽,擔心導演自我意識過剩,忍不住冒出來惡心一下觀眾。
可是從頭看到尾,一點那種惡心味道都沒有。
沒有那種用力的搞笑,很生活化,不是依靠明星,而是靠劇情。
導演滿滿的誠意,放眼國內這些導演,這是唯一一個,也是少有的能夠和觀眾共鳴的電影。
不是老謀子中餐西化的味道。
也不是小鋼炮bj地域風味加上他自己惡心味道。
更不是進口片炸雞,也不是港片快餐。
是上好的美食,屬於我們的美食,吃起來可口美味。
......
下麵回複熱度很高。
基本上都是說到我心坎裡去了,把我想說的總結出來了之類的。
看完這個帖子,沈三通明白了這部戲為什麼破億。
彆說現在就算是以後,尊重觀眾的導演也沒幾個。
什麼看不懂是觀眾素質低,什麼我拍的電影有門檻。
各種怪論。
細細想來,真正的商業片導演,也就陳思成一個。
放在05年的時候,觀眾更慘。
隻能吃炸雞或者快餐,國內要麼是中餐西做,要麼帶著怪味道。
想吃一口可口的找不到。
沈三通擔心電影不受歡迎,觀眾則擔心自己買票進場的錢,白白浪費,還會被反惡心一頓。
“說到底觀眾是很單純,是很可愛的。”
觀眾是可愛的,是有眼光的,眼光是雪亮的。
媒體報道裡麵很多忽視了這一點,服務好觀眾,就不愁票房。
說到底媒體有些厭惡觀眾的力量。
自然的忽視、躲開。
“我這部戲,節奏有點熟悉啊。”
沈三通趕緊查找一下媒體時間線,倒吸一口涼氣,還真是熟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