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港台演員放在曆史大片中很違和。
前世沈三通被《赤壁》騙過票房,差一點吐了。
一個鬼子演諸葛亮,每一個鏡頭都是對身心的折磨。
梁超衛演的周瑜,大概是沒從《色戒》和《春光乍泄》裡走出來。
那副男女通吃的表情,可怕。
讓人覺得下一秒隨時可能出現回形針姿勢或者菊花盛開。
還有嘴型,感覺不會說普通話的樣子,對不上。
不提“萌萌站起來”,光是這兩個重量級的,就讓人出戲。
其他類型片,港台演員,普通話說得很好,不用配音,沈三通會用的。
但曆史大片是例外。
港台演員和外國演員,除非真的是曆史劇情裡有的外國人,否則沈三通一律不考慮。
當然,心裡下了判定,沈三通不會直接說出來。
怕人給他扣帽子。
韓三瓶補充了一句:“赤壁項目我們中影隻是投資方,創作權和項目本身是沈三通導演的,我們無法乾預。”
與他無關。
先把鍋甩一下,他可不能背上不團結的帽子。
韓三瓶比記者提前知道,沈三通不打算用港台演員。
他也勸過,沈三通直接拒絕了。
理由很正當,曆史大戲一看到臉就出戲,原有的曆史代入加成,全毀了。
同時表示,你連陳凱各的戲不找編劇都能同意。
我不用港台演員,你也應該同意,反正你也無人可用。
韓三瓶:[○`Д○]
無話可說,隻能說沈三通也是和很多導演一樣,脾氣臭。
關心《赤壁》電影的記者不少:“沈導,你說曆史大片做大製作有優勢,還用大船類比,這部戲的特效,你打算用港島的,還是韓國,還是好萊塢的,多少用在特效製作上?”
沈三通回答:“不會用韓國和好萊塢特效,我認為大片要帶動電影全產業發展,我打算用兩億五千萬的項目,把國內當下的特效水平,提升到好萊塢十年前的水平。”
世界一流,沈三通沒那麼狂。
隻要能達到好萊塢十年前就可以,大船那種,以假亂真的程度,夠用了。
“我們特效水平能滿足電影需要嗎?”記者倒吸了一口涼氣。
不愧是沈三通,想法與眾不同。
“足夠了,這部戲要三年後上映,後期我們會前置,比如江麵霧氣取景,把後期工作前置。拍攝後期同期進行,第二部晚一年上映,我們充足時間完成特效工作。”
沈三通看來,曆史大片還有一個好處。
自然景觀。
把自然美景的震撼,好好展現出來,視覺效果會很好。
曆史大片的加成真多,國人獨有的曆史情懷,自然景觀加成。
沈三通接著道:“我們特效發展有很大優勢,院校擴招高素質人才大量增多,我們人很聰明,工作效率比國外團隊高得多,我們一年的發展,能頂國外三年甚至四年。”
家在川渝的記者,總算得到提問機會:“沈導,我是成都的,我想請問,您具體如何刻畫武侯?”
在四川和中原地區,諸葛亮尚處於人的範疇。
不過是給“諸葛”姓氏,加了智慧buff。
在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很多民族是把諸葛亮當神祭拜的。
清末老外來雲南少數民族地區傳教,都要想辦法幫耶穌認諸葛亮當大哥。
在南中傳說中,丞相教他們書寫文字,教他們冶煉銅鐵,教他們建造房屋教他們種稻、種桑、采棉、養蠶、織錦、炒茶、割漆、煮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