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高園園因昨晚過度勞累沉沉睡著,臉上帶著安寧和滿足。
單薄的睡衣,有幾許夏日之光乍泄。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導演,在劇組或者宣傳工作中,他幾乎不會留人過夜,或者在彆人那過夜。
隻有極少例外。
沈三通靜止兩秒,意識到回歸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過路演養成的習慣,一時半會改不了,拿起手機,翻了翻短信。
昨天票房1221萬。
總票房37682萬元,徹底超了大船。
哪怕有慶功會刺激,破紀錄之後,票房明顯失去了支撐,已經見底。
周日一千兩百萬,沈三通估計今天周一的票房會大跌,隻剩下慢慢磨。
可能會長期放映。
沈三通吃早飯,讀新聞簡報,忽然爆笑。
高園園奇怪,湊過來看了看他手裡的新聞合集,莞爾一笑:“用頭版頭條誇你,你笑什麼?”
沈三通:“昨天他們可沒誇我。”
也就一天時間,昨天還嘴硬,堅持黑他的一些媒體,今天忽然把頭版給出來了。
一改之前那種不情不願又不得不報道的態度,吹捧起了生快的意義。
沈三通大概讀了一下內容,就知道為什麼有這種改變。
報道的一些觀點,不少摘自太平洋彼岸的報道。
好萊塢報道,談及沈三通的電影票房超過大船,一頓誇。
各種讚譽中國電影市場。
沈三通很清楚,客之美我者,欲求於我也。
好萊塢報道吹噓沈三通票房成績,不是真的誇他。
而是為了凸顯不菲的票房數字,讓好萊塢各大公司更加關注中國市場。
是在做市場開拓的輿論動員。
紐約時報的文章,比好萊塢報道的文章更有些深度。
經濟弱一些,意識形態濃一些。
評價他的電影是另類小雞電影(chckflck),就是小妞電影,但是和傳(刻)統(板)認知的中國導演價值觀念不同,也和米國價值觀念不同。
片中女主的定位,並不是依附於男性,也不是討好男性為目的。
導演有自己的敘事,這種敘事從票房來看,很受中國人歡迎,但對米國要在中國塑造的價值觀不利。
沈三通讀出了深層次含義。
言外之意,他在構建中國敘事,呼籲多方麵出手打斷。
儘快打開中國電影市場,來一場轟轟烈烈的電影傾銷。
總的來說。
05年,米國大部分國力陷入中東戰場,對華沒法強硬,合作為主。
如今的米國,為了賺錢,願意說兩句好話。
腦子沒壞掉,知道打斷一個行業,要傾銷,而不是封鎖。
眼饞中國電影市場,說起好話可不會管二鬼子。
太平洋彼岸的指揮棒一動。
沈三通的報道就上了之前死活上不了的一些媒體的頭條。
本子、港台的渠道都要讓位,自由的隨之舞動。
生快上映宣傳,沈三通吸取了超市教訓,重點關注媒體,甚至利用媒體爭議達成自己目的,所以很清楚一些媒體的轉變,很符合拿破侖登陸的笑話。
第一天:狂妄、憤青的電影上映;
第二天:小醜的作品取得一定成績;
第三天:阿諛奉承者的電影破億;
第四天:商業導演贏得了觀眾的青睞,但代價呢?;
第五天:沈三通的電影接近內地影史第一;
第六天:天才導演於今日抵達國內影史第一;
高園園見他收拾東西要走,不是很開心:“你又要忙工作?”
沈三通無奈道:“我也想多陪陪你,可是韓三瓶那老頭非要叫我去討論赤壁項目。”
“.”
高園園無語,你怎麼老拿韓三瓶當借口?
說明一下。
一些媒體反應已經是優化過的,加了些邏輯。
影史第一,重大時刻,裝看不見,不優化就會顯得很假很不合邏輯。
現實比我寫的要更逆天。
今天有個傷人事件,中國人還在搶救,兩個本子人都出院了,鳳凰報道全在本子身上。讓老中反思仇恨教育。同時,南高麗工廠火災燒死了19個老中人,沒有讓南高麗反思工廠管理的,依然是老中反思,反思最低時薪。
24年了還這個樣子,05年那個環境,味道更大。我已經美化了,怕大家看完覺得沒邏輯,也怕寫的過火,書無了。
我對反對媒體的看法,生態上需要,必不可少,挑毛病總比磕頭蟲強,但從個人情感真的很難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