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門檻、強競爭環境中養蠱養出來的作品,故事脈絡經過考驗。
後世,一些電視劇、電影、漫畫主創改編網絡,就拿個名字,其他的自己原創。
完全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
沈三通清楚自己斤兩,所以做《赤壁》,堅持兩點。
一是尊重曆史。
第二點則是原創從《三國演義》取材。
搞三國原創,他絕對比不上羅貫中牛逼。
而且從《三國演義》取材,不符合曆史史實,觀眾也不會出戲。
因為某種程度上《三國演義》,也成為了曆史一部分。
沈三通最多在曆史觀上,因為時代不同,賦予赤壁不同含義。
重點在於劇情細節,在符合曆史的常識下原創。
而劇情脈絡,大綱走向堅決不做原創的原創。
像原版曹操為了小喬發動戰爭,小喬能夠影響一場戰爭走向,純屬腦殘。
韓三瓶聽完沈三通的講解,連連點頭。
做電影,沈三通確實有兩把刷子,不用他擔心。
他今天把沈三通叫來,除了赤壁項目還有其他事:“吳語森,他也想拍赤壁,提出和伱合拍,你什麼想法?”
沈三通想都沒想拒絕:“不可能!我可不想砸自己招牌!”
開玩笑。
和吳語森合拍?
沈三通有病才會這麼乾,根本不可能答應。
韓三瓶早料到沈三通拒絕,隻是沒料到那麼堅定,他覺得合拍對沈三通是有好處的:“他是國際大導演,合拍的話,有利於提高你的國際名聲。”
沈三通搖頭:“我早說過,他的個人表達在電影之上,我和他合作,吃力不討好。”
沈三通理解這個時代,確實很看重國際光環,韓三瓶也不能免俗。
沈三通堅定道:“我根本不在乎什麼國際影響力!那玩意沒用,所謂走向國際,屬於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電影是大眾藝術,需要大眾支持,或者說娛樂行業都是這樣,東食西宿行不通。”
“中國老百姓絕大部分是有智商的,心裡有杆秤。一塊吃苦的時候,電影市場亟待開發的時候,我不在,我在外麵電影市場給人家拍片。”
“市場起來了,分蛋糕的時候我來了。你覺得,觀眾會喜歡這樣的導演嗎?”
“這樣的導演,能拍出中國觀眾喜歡的作品嗎?”
沈三通盯著韓三瓶:“彆把老百姓當傻子!”
沈三通從未想過,從國際上混一圈再回來,純粹是想當然。
也沒想過掛上國際導演頭銜,那是遠離觀眾。
韓三瓶也被沈三通說的啞口無言,沒法勸什麼:“我也不想合拍,但不合拍的話,吳語森要去弄嶽飛。”
韓三瓶也無奈,他頂著很大壓力。
吳語森放話之後,某辦給他打招呼。
尊重同胞。
團結!
沈三通聽說吳語森拍嶽飛,好氣又好笑:“他來拍,一定拍成投降,嶽飛是能夠撩撥無數國人心的,能上映嗎?”
嶽飛不隻是所謂民族問題,屬於中國人心中非常特殊的一塊。
你不動他,無所謂。
動了,做的不好,就會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