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兵兵提供情緒價值,大眼睛盯著他:“我是小女子,我不懂。你這個大丈夫就行行好,告訴小女子。”
大丈夫的“大”咬的很重,手搭在了弟弟身上。
沈三通比她小三歲,就是弟弟。
當然,也想聽一聽沈三通的說法。
不得不說,眼前這個男人,對於電影,對於行業有一套很厲害的見解。
沈三通解釋道:“港台搞影視雙棲,歌影視三棲,是地方小,養不活藝人。”
“以歌手為例,一張專輯,港島打歌、宣傳、走穴,一個月能走完。彎彎長一點,兩個月也能搞定。”
“港島歌手,一年要發三四張專輯,再加一兩張精選,才能把日程填滿。”
“彎島稍微好一點,但一年也要兩張專輯,一般是年初和年中。”
“而且連續發專,是大熱歌手才有的待遇。”
“港台市場小,大部分歌手賣不上銷量,不夠灌裝的費用。”
“我問你,一個普通歌手,唱片隻能賣一兩千張,收入不高,隻有一兩個月有工作,你說剩餘時間,他要怎麼養活自己?”
範兵兵本來漫不經心,不由坐直了身子。
這個分析思路,很新奇。
從產業和市場的角度考慮。
範兵兵崇拜的看向沈三通:“所以為了養活自己,就隻能雙棲或者三棲?”
沈三通搖了搖頭:“不對,不該叫雙棲,應該叫兼職,或者說沒有辦法的打零工!”
“藝人本職養活不了自己,隻能到處打零工,歌手做演員,演員去做歌手。”
“本身是一種無奈,我告訴你,因為市場小,港台對藝人控製很嚴格。”
“不隻是港台,韓國相當於我們一個省,也是如此。”
“市場小,導致掌握渠道的公司地位高高在上,藝人地位十分低下。”
聽著聽著。
範兵兵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她有所明悟,華夷之前玩的就是學自港台的那套,拿捏、控製藝人。
沈三通道:“我們不一樣,市場大,我們的藝人不需要兼職,不用打零工,以後也沒有時間兼職。”
“以歌手為例子。”
“一張專輯,假定不是創作者,不算創作時間,隻是收歌、製作、練歌全部加一塊,算他一個月。”
“宣傳,一線城市必然要跑。上節目、簽售會、見麵會、商單,一座城市一個流程走下去,至少一周時間沒了。”
“一線城市全跑完,一兩個月時間沒了。”
“二三線城市比一線城市數量更多,跑完又要兩三個月。”
“好專輯,專輯賺錢隻是一部分,走穴撈金演唱會更是大頭。把一二三線城市重新走一遍,又是三四個月。”
“逢年過節,春節、元旦、元宵、中秋、七夕,節目晚會、私人邀請。這些節假日加一塊,一個月又沒了。”
“一個有代表作的歌手,想要賺錢的話,能從年前賺到年末,全年無休。”
“所以大陸歌手不用去兼職,本職就能養活自己。”
沈三通接著道:“市場大也會帶來公平,一個有代表作的歌手,公司沒法封殺。”
“大不了就走線下,現金結算,一個月跑幾場商演,收入就不低。”
沈三通總結道:“雙棲、三棲,實際上對港台藝人很慘的,為了生活必須打多份工。”
“隻因為我們媒體和行業裡的軟骨頭,把喪事喜辦,粉飾成一種榮耀。”
“好像一個明星不雙棲、三棲就不算明星。”
沈三通也是服了。
明明是外麵的壞事。
但因為媒體妖風,給喪事喜辦。
關鍵,這種玩法還不少。
真信了會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