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刺馬案,指的是清末張汶祥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的曆史事件。
馬新貽被刺後,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
之所以稱之為晚晴四大案,是因為此案疑霧重重,廣為流傳。
沈三通讀完之後,問:“誰來弄?”
這個案子其實不複雜,真正複雜的是央、地之間的矛盾。
清朝為了鎮壓太平天國,允許地方大辦團練,給了地方鬆綁,曾國藩的湘軍勢力不斷壯大。
太平軍蕩平之後,清廷把曾國藩調離江寧,派馬新貽任兩江總督,迅速裁撤湘軍。
之後就是張汶詳刺殺馬新貽,在警衛森嚴的督署重地一撲而中。
馬新貽被刺後,立即有“刺馬案”戲文上演,而且正值鄉試。
安徽學政殷兆鏞出試題,寓其譏諷,喬鬆年也來湊熱鬨,寫了一首歪詩作證,湘軍將領給張汶詳立碑等等。
刺馬案是一件有計劃、有組織的謀殺事件。
從案件的實施,到輿論的有力配合,以及對審案的精心策劃和對結案的精明設計,都說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結果是張汶祥被淩遲處死,曾國藩回蒞江寧坐鎮。
標誌著清朝中央徹底完全的顏麵掃地,對兩江再也無法節製。
很多人以為清廷失去地方控製,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時的東南互保。
其實在三十年前,1870年,刺馬案發生的時候,地方就不可控製。
韓三瓶道:“陳克辛也想弄古裝大片。”
沈三通愛說實話:“這部戲弄的話,國內票房不可能好,我指的是哪怕我來拍,你不主動乾預,這部戲不可能過兩億。”
“這件事本質是地方形成了獨立王國,任何有控製力的朝代,對曾國藩,肯定誅滅九族,以儆效尤。”
“從觀眾樸素的情感來說,是厭惡地方水潑不進、針紮不入的,因為曆史告訴我們,地方失控,就是戰亂的前奏。”
“但這是清末,是滿清,民族情緒來說,樂看清廷和慈禧吃癟。”
“感性的情緒,和理智的個人利弊,就出現了撕裂。”
“當然最關鍵的,這是清末,本質上是近代史苦痛的一部分,有些觀眾甚至會從滿清入關作為一切的開端。”
“也就是說,無論站在哪一方,以何種視角來闡述,都是痛苦。”
“近代史本身就是痛苦,是一個傷疤,觸動這個傷疤就提醒觀眾一個事實。”
“琉台不守,三韓為墟,近代史沒有結束啊!”
“彎島距離我們,比太陽還要遠。”
“從商業化角度來說,這個選題,就不可能成功,國內票房肯定不理想。”
“國外的話,也不可能有票房。《無極》之後,海外片商,會掐斷古裝大片的版權渠道。”
原版投名狀,拍成了港島一貫的江湖兄弟情。
玩嫂子,加了點人性、背叛。
港島導演不理解曆史,也不願意理解。
沈三通記得票房不夠主演片酬的,李蓮傑拿走了一個億,劉德化一千五百萬,金城武和徐晶蕾都突破了新高。
李蓮傑一個億對外宣稱還是友情價.
李蓮傑海外沒有票房號召力,隻有走好看武打風的碟片能賣的出銷量。
一部黑暗風的功夫片,賣不動碟片的片子。
陳克辛和李蓮傑,一個敢導,一個敢演,都很敢開口。
把投資人當冤大頭。
國內票房兩個億才能收回成本,中影為了不虧的過於厲害,主動乾預,讓陳克辛高呼不可思議。
韓三瓶:“.”
聽完沈三通的分析,韓三瓶心都涼了:“國內你說的有道理,但國外你就篤定,是抽梯子?”
這個問題他早就想問了,乾脆說開:“如果按照伱采訪說這個邏輯來推理,李銨的《臥虎藏龍》是一切的開端。”
“《臥虎藏龍》獲奧斯卡獎,米國票房過億美元之後。”
“港島有人趁熱請《臥虎藏龍》的部分演員趕拍類似的電影。”
“張一謀以《臥》片的模式,接連推出《英雄》和《十麵埋伏》。”
“中國電影進入了‘後《臥虎藏龍》時代’。”
“從此掀起古裝動作大片的熱潮,直到現在。”
“《臥虎藏龍》之後,中式古裝動作大片在海外一度很有市場。”
“《英雄》在北美的票房五千多萬美元,北美和歐洲地區發行權據說也賣了兩千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