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像蛆蟲一樣蠕動,活在陰影裡,整天皺著眉頭。”
“他們越是罵我,越是說明我做對了,他們罵我,也是在給我熱度。”
“像巧克力,人吃了沒事,狗吃了會死。”
“他們否定我,解構我,寫的文章在他們看來是罵我,但在有些人眼裡不是這樣。”
“敵人的謾罵是男人的勳章。”
範兵兵被沈三通的神采感染。
這個男人,真有魅力。
沈三通指著一則評論道:“你看,正常的觀眾,有自己的理解。”
很多評論都很好,很正麵。
一些資深影迷,隻是認為模仿了蓋裡奇的《兩根老煙槍》。
很少有人會說是單純的跟風模仿。
因為石頭的故事概念是全新的。
在笑料和情節的設計都建立在自己的文化上,隻能說這是一種借鑒。
更多是讚許,洋為中用,用得極其服貼。
極具創意的快速的剪切,和場景轉換。
還有人物角色彼此關係相互交織,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環環相扣。
令情節總是在不可思議地發生變化。
觀眾能長時間將注意力放在影片,並且伴以不停地大笑。
還有觀眾,關注電影發展道路。
認為從超市到生快,再到石頭這類中小成本的娛樂電影,正是中國電影目前可以努力發展的方向。
很適合現在的國情。
與其引來巨資拍攝大片,倒不如努力多做出些低成本的精品來穩步上升。
也有觀眾吐槽。
除了沈三通,和他影響下的寧昊,沒幾個單純娛樂觀眾的導演。
中國電影長久以來相當缺乏趣味性,電影人大都固步自封。
多數認定藝術品質才是影片的唯一標準,而大大忽視了電影的產業特性。
以前中國電影隻有一個馮小剛,能夠適時推出合乎觀眾口味的電影。
現在也隻是多了沈三通和寧昊。
事實證明,中國已經不缺少能夠拍攝高水準藝術片的人才。
恰恰缺少的是,能把握市場脈絡拍出成功商業電影的人才。
同時指出,不要以為商業片比文藝片好拍。
拍一部垃圾商業片自然很容易,但要拍出一部能讓觀眾喜歡的商業片決非這麼簡單。
沈三通更喜歡看樂觀的評論。
根本不在乎一些人攪動的風雨。
電影好壞始終要依靠觀眾來評價。
前世石頭屬於“四無產品”,無投資,無明星,無宣傳,甚至連排片都沒有多少。
靠的是口耳相傳,慢慢發酵,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現在沈三通進行了升級,提高了質感,優化了場景,全方位加強。
宣傳也做的很好,他認為超過《生日快樂》不成問題。
和沈三通預料不差,石頭延續火熱,根本不受攻擊噪音影響。
8月4日,周五。
1980萬。
突破兩億,總票房來到兩億一千八百二十萬票房。
就是奔著影史而去。
8月5日,周六。
夜裡。
沈三通已經在思考,下周的宣傳方案。
他打算進行細節營銷,學習《盜夢空間》,讓觀眾解讀劇情。
石頭伏筆、線頭非常之多,很適合多刷,長線放映。
一早。
沈三通翻看助理彙總的簡報。
心驚報、鳳凰、華商、南都紛紛出手。
一波攻勢來得又急又快,還集中。
集中在寧昊身上。
他立刻嗅到了不對勁。
直覺告訴他,不簡單,可能是狙擊第二周末,或者第三周。
一般電影不用考慮兩周三周,但沈三通出品的電影,往往能賣長線。
大部分票房集中來自於前三周,其中第二個周末尤為重要。
有一個承前啟後的作用,將決定著第三周的票房成績。
麵對猛烈攻勢,沈三通絲毫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