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如不弄,免得刺激他們進化。
讓蠢且壞的在上麵,好過壞且聰明的。
媒體管不了,電影行業,特彆是市場化領域,他肯定要報仇。
學院派捅了他一刀。
說明構建商業片敘事,迫在眉睫,關乎他個人核心利益。
他要打造不同於文藝老登的敘事邏輯。
原本他想等以後,新文化戰略來做。
現在來看,這些人已經損害他的利益。
當下就要著手去做。
當然,構建是長期的過程,毀滅才是最快的。
與其提升自己,不如否定彆人。
沈三通可不是隻反思的人。
他要刨祖墳。
把髪國新浪潮,髪國電影如何被米國白胖子爆炒的事扒出來。
新他媽的新浪潮,看看髪國電影市場。
米國大叔,狠狠爆炒你法蘭西菇涼。
另外,髪國黑曆史也要扒一扒。
當年德國來的時候,你髪國爺們屁都不敢放。
勝利了,你髪國爺們走出房間,開始抓女人,剃光頭。
這就是髪國的浪漫。
新浪潮?
多元?
鬆弛?
純粹糊弄人,藝個屁的術!
然後把六代乾死。
扒一扒,老東西的徒子徒孫,六代這幫垃圾如何利用外部資金。
三大獎項到底是什麼玩意,扒出來,曬一曬。
再斷市場。
一方麵。
不給老東西和他們已經定型的徒子徒孫,從市場撈錢機會。
把他們限製在市場之外。
以後電影市場大發展,不光是肉,湯都不給喝。
讓他們自我封閉,自己玩自己,爛掉臭掉。
另一方麵。
用市場**裸的利益,高回報,號召還未定型的好苗子。
不要跟著老登一條路走到黑。
多管齊下。
他要告訴這群老登,花兒為什麼這樣紅。
罵他,他可以忍,因為沈三通不是表麵那麼年輕。
但害他損失真金白銀,傷害他的利益那就不行。
都得死!
沈三通先讓公關部門,撒蓋裡奇的黑料。
也不是黑料,就是一些媒體沒有提及的事實。
一些媒體覺得給寧昊認爹,是獎勵。
沈三通隻有惡心。
《偷騙拐搶》之後,蓋裡奇急轉直下,玩砸了影片《踩過界》。
隨後重回老路推出黑幫電影《左輪手槍》,依舊是劣評如潮。
蓋裡奇的失敗,很大程度是由於他開始找意義。
將胡思亂想引入到原本結構複雜的影片中。
本就是多線敘事,更加複雜,陷入了接連失敗之中。
從蓋裡奇的人生經曆,沈三通想到了寧昊。
石頭大獲成功,沈三通會給寧昊一個大紅包,還房貸不成問題。
沒有了冰冷的現實,寧昊腦子裡的文青,恐怕會重新起來。
寧昊和蓋裡奇有相似之處。
成功後,追求深度,追求自我表達。
隻是寧昊有老中獨有的反思。
前世,石頭之後,一邊是觀眾的讚譽,一邊是業界特彆是學院派的否定。
寧昊從自己找原因,《瘋狂的賽車》為了證明自己,玩了把大的,弄的線頭極多。
到了《無人區》,開始線性敘事,但基調漆黑一片。
學院派思想,是普遍現象。
五代六代有國外認可情節。
五代是想站著或者躬身賺錢,賺名,還知道不能跪著。
六代是隻要給認可,給錢,沒有不能跪的。
而寧昊這新一代導演,80後,跪是不打算跪。
但也有作者電影、文藝片情節。
可以理解為文青病。
寧昊作為攝影係來做導演,比導演係出身的更渴望證明自己,沒有選擇。
不走票房道路,無路可走。
很難拿獎。
寧昊北電名頭,在外麵屬於三大,根正苗紅。
學院派圈子其實排不上號。
嫡係徒子徒孫,多少人排隊等獎、等經費。
迫於現實,因禍得福。
他進不了六代圈子,電影沒有六代那麼衝。
六代完全是被西方一些資金包養,寧昊沒那麼離譜。
但是也有一些怪味在裡麵。
有一種對抗情緒在裡麵,批判、審視。
渴望成功,但是又怕彆人罵自己俗。
總要整點文藝,弄點邊緣深刻。
到了《無人區》就是純粹野獸和黑暗。
渴望深淵,凝實深淵,直到掉下去。
就是沒想過人可以不用在深淵,不說行走在天宮。
至少也可以行走在大地上,可以站起來做人,可以快快樂樂,不用那麼愁眉苦臉。
當然,《無人區》也有好的一麵。
足以說明六代的垃圾不是立場問題,而是真沒有能力。
《無人區》,也是絕望,更加絕望。
但比六代水平高太多。
不喜歡的人,也會承認是好電影。
沈三通要考慮寧昊未來了。
有錢了,成功了,絕對文青上腦。
沈三通也不認為可以改變寧昊,三觀都定型了。
除非寧昊自己想明白,彆人勸沒用。
沈三通想了想,還有個能救一下的。
給郭凡發短信,囑咐道:“你以後不能有文青思想,做人多好。”
扛著攝影機,跑外景的郭帆,收到短信,一臉懵逼:“?”
(⊙_⊙)?
他哪裡不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