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點都幾乎一致,混港圈,港圈就沒落,舔韓,就禁了。
等兩三年後,新勢力金山漫灌,砸錢砸開影視圈,速通娛樂圈。
劉一菲又晚了,早有同生態女明星卡位,互聯網、萬大等新勢力有太多好的合作對象。
她在09年3g本就晚了一步,14年4g又選錯。
等電視劇熱潮過去的時候,再去演電視劇,最賺錢的時候沒趕上。
說難聽點,吃屎趕不上熱乎的。
而所有的選擇,都有一個相似點。
隻選當時看起來強的,看起來光鮮的。
那些要燒冷灶,暫時不行的,是根本看都不看。
業務不行,立場也不行。
就是戰略上沒腦子,分不清到底力量來自於哪裡,什麼是強什麼是弱。
立場不行則是戰術上沒有良心。
哪怕沒有好腦子,有一副好心腸,長期選擇中,也會多點運氣的。
說是運氣,其實是本土利益總加成。
和華夷合作的時候,稍微考慮一下華夷是上市關鍵期,國產電影還很虛弱,妥善處理。
而不是吃餅的時候很爽,要承擔責任的時候,趕緊跑。
一點責任不沾。
韓流時期也是,彆和韓流一塊玩,去和新勢力合作多好。
華夷抵製你,但新勢力那個時候需要所有力量,屬於雪中送炭。
支持娛樂圈新勢力,既是報華夷一箭之仇,也增強本土影視進步力量。
都沒有。
劉一菲的身份標簽,其實不隻是身份標簽。
她的所有選擇,都是外向的,沒有一點本土影子。
她就是裡裡外外的外國人。
哪怕她在東大賺錢,說著中文。
這種判斷,不在於主觀,而是客觀的。
行為比言行和認知更有力量,她就是這樣選擇的。
但能說完全是劉一菲的問題嗎?
沈三通覺得不是,更多是劉曉麗的問題。
人的性格類似於人工智能,父母就是編寫程序的人,也是訓練的人。
父母如何交流的,如何處事的或多或少就會影響孩子。
有些事就是一步錯,步步錯。
有些路是可以回頭的,也是可以重新來過的,而有些路是沒法回頭的。
劉一菲可以自主做決定的時候,路已經定下了。
劉曉麗哭了,是真哭了。
去抓去撓沈三通,罵道:“你混蛋,你糟蹋人,我都這樣了,你說這些話。”
謊話不會傷人,真相才是快刀。
沈三通的話太鋒利了,一下子把她的麵皮,勉強維持的尊嚴,給狠狠地乾碎了。
沈三通不慣著她。
把她的手抓住,彆在後麵,按在床上,讓她嗚嗚嗚的哭。
沈三通最近彆看在拍攝赤壁,但依然充實自己,學了點哲學。
劉曉麗的腦子已經病理性了。
她之所以哭之所以破防,沈三通說的話隻是表層原因。
從她反應也能看出這一點,本質上是,她臣服於某種規則,選擇依附於沈三通。
她認為自己選擇了依附,理應獲得回報。
而沈三通沒有接受,打破了這種規則,她沒法接受。
就好像做題,完全套用公式,但有一道題超綱了,心理接受不了。
沈三通就超綱了,平等對待,而不是把她當依附者。
罵她訓斥她反而是尊重她,不尊重的話,就當掛件就可以了,那就物化了。
沈三通不願意物化。
而她長期不接受平等關係,忽然有人平等對待。
簡直是常年生活在地下室的人,被陽光照到,受不了。
其實就是心理閉合,所以無法接受認知外的事。
當這種事出現的時候,選擇撒潑打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