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各種揣測,他連正麵回應也懶得回應,隻在網上說了一下。
就是有網友問他為何拋售嘉和股票,不想買了嗎?
沈三通就回複了:我很愛港片,但是最近,有些濾鏡破碎。有點不想買了。
網友紛紛猜測他因為什麼濾鏡破碎。
沈三通期待韓三瓶問不買嘉和的原因。
他好看看領導有沒有欣賞攝影展。
很好奇!
可惜,韓三瓶沒問,說起了他的一個想法:“明年是我們重要時間節點,六十周年,我想弄一部獻禮片。”
韓三瓶說了一下:“我打算自己來,港島電影人靠不住,內地這邊,你也知道什麼樣。”
“一方麵是確實要做,另一方麵我試試能不能弄出一個題材出來。”
韓三瓶對主旋律有情節,說起了興致勃勃:“我很崇拜主席。”
“91年的時候,我編、導了反映主席1947年東渡黃河到1975年會見米國統領尼克鬆的女兒,30年的生活片斷的故事片。”
“當年在北影廠當廠長,我組織生產了《孔繁森》《民警故事》《張思德》。”
“很多人覺得主旋律不好看,其實拍好了一樣好看,觀眾反應也很熱烈。”
“現在市場化了,我想將主旋律影片品牌化。”
沈三通道:“新中國的曆史激蕩人心,能好好發掘出來,照著拍就不會差。”
前世他也覺得把主旋律,尤其《建國大業》找那麼多明星,不要錢參演,上映了還收錢,價格更貴,跟著吐槽了一番。
現在來看,至少解決了從0到1的問題,把主旋律題材弄成了電影品牌。
能賺錢才有人拍,至少比沒人拍強。
韓三瓶倒是沒沈三通那麼自信:“我在想觀眾接受問題,這些曆史拍起來是不能改動的,對於觀眾來說沒有新鮮感。”
沈三通把後世經驗拿來用:“多簡單,直接找明星,每一個人物都要明星,隻要露臉的都要明星。上百個明星,光數星星新鮮感有了。”
韓三瓶眼睛一亮,這個提議好,就是成本很高:“那要多少錢?”
沈三通道:“你來執導的話,我估計很多明星不要錢,也要擠破頭。”
“甚至可以說,一些明星為了重要人物角色,還會想辦法找關係。”
韓三瓶眼睛亮的如燈泡:“這個好,你也來演個。”
沈三通道:“我現在自己的戲都不演了。”
韓三瓶直接點將道:“祖國獻禮,你還能推辭?你帶頭。”
沈三通不得不承認韓三瓶學習能力是真強。
馬上就會用這個來拿捏人。
當然,也就是韓三瓶主控才能請來那麼多明星。
題材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還是韓三瓶的行業影響力。
兩者集合,才能帶有官方認證性質。
同樣的,有了官方性質之後,這種電影就要承擔起該有的責任。
不是誰想負責就能負責的。
要有名,還要有器。
不僅要能承擔起這個責任,而且真出了事,追究責任還能追究到。
沈三通組不了這個局。
他是民營電影公司老板,弄不好,不好追究他的責任。
也沒有詮釋、解讀這段曆史的資格。
韓三瓶來主導,才能產生所有明星擠破頭也要出現一個幾秒鐘角色的情景。
談完事。
沈三通從中影出來,不由想到。
這個時候,韓三瓶應該是想用明星擴大影響力,讓大家關注這段曆史,把這個做成品牌。
後世就反過來了,一些人利用主旋律來給自己塗脂抹粉。
也算是好事,至少是真成了主旋律。
當下這個時候,主旋律還不夠名副其實,唱反調的很多。
普通觀眾吐槽無所謂,一些人引導用多明星,還收電影票之類的言論,也是指桑罵槐。
為什麼愛國就不能賺錢呢?
不要等了。
第三章要明天。
加快速度,追訂有點崩,是我的問題,大家厭倦了魔改。
這本書我打算寫兩百萬字,要改個寫法,現在的寫法,寫到24年,兩百萬字寫不完。
想個方法把節奏拉起來。
大家有什麼好主意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