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李窯村因開挖引淮河斷了出路,那國家理應撥款在引淮河上架設一座橋梁解決該村村民出行問題,當時的李窯村和縣鄉兩級政府也應該提出合理建橋申請,合理的訴求不申請,能要到的建橋錢沒有要,不合常規的事裡麵必有原因,
他利用雙休日查了當年修建引淮河的資料和一些其它國家投資興建的工程更加證實了他的猜想,國家決不會與民爭利和虧待當地居民,隻要因工程影響需要建的附屬設施一律撥款建造。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一是當時的村、鄉、縣三級政府沒有一個提出要在引淮河上建座橋解決李窯村的進出問題。
二是經過協商不建橋,以賠償的方式一次性補給李窯村多少錢。
三建橋項目申報了,錢也下撥了,但是被截留了,錢被挪到其它地方用掉了。
所以,王偉江想去李窯村把當年村裡這塊有關開挖引淮河的事情了解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其實他也隻能到村裡了解,以他目前的身份到其它地方了解也不會有人理他,搞不好還會引起他人的警覺,甚至引火燒身。
來到鄉政府,王偉江直接來到書記辦公室,“丁書記,按照你的要求,我想下午到李窯村住一個星期,把村裡的各方麵情況作一次全麵的了解。”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
“燕雀安知鴻鵠之誌,不要問,給你講你也聽不懂。”
王偉江調侃道。
“呦呦,瞧你那德性,好像跟欽差大臣手握尚方寶劍似的,到時被難為哭了不要忘了打電話給我來接你逃離李窯村。”
蘇慧譏諷說。
“哦,到時我打電話你可要快點來。”
王偉江裝出一副可憐相。
“哎,你真叫人無語。”
……
車開到引淮河北岸,王偉江取下東西後蘇慧調轉車頭丟下一句,“祝你好運。”
就駕車揚長而去。
王偉江上了小木船到了對岸,背著包提著上午買的鹵菜來到村委會,由於事先和村支書李乃民聯係過,王偉江到村委會時李乃民把當年的老支書已叫到了村委會,還有村會計宋養輝。
李乃民給王偉江作了介紹後,大家就先從家常拉起,王偉江先問了老支書身體如何,有幾個子女,退下來後現在拿多少錢一個月,然後在不經意間才切入主題。
“老書記,當年國家開挖引淮河時村裡有沒有提出什麼條件?”
王偉江問。
“有啊,引淮河一挖等於斷了我們村的出路,當時還開了村民大會征求大家意見,由村裡向上反映在引淮河上建座橋解決我們村的進出問題。
當時的鄉黨委書記何國衛是現在的人大副主任,開始我去找他他說的很乾脆,他說這是國家投資工程,隻要是合理的項目報上去都會批下來,後來我又去找當時的水利指揮部,他們也是這樣的說法,讓我放心,說這座橋到時保證建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