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屁龍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終這場戰鬥以利爾亞的慘敗告終。
利爾亞的一個裝甲旅幾乎全軍覆沒,損失了784名士兵、92輛坦克和33輛裝甲車,還有81人被俘虜,13輛坦克和18輛裝甲車落入乍得手中。
而乍得方麵僅有18人犧牲,3輛皮卡車受損。
這是一次曆史上的奇跡,也是坦克戰史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輕盈的皮卡車戰勝了龐大的坦克軍團。
這場戰鬥後來被稱作“皮卡車之戰”。
蘇晨打算完全複刻這一戰術,隻是將戰場上的裝備做了替換:
皮卡車變成了212吉普;“米蘭”反坦克導彈換成了“陶”式,t-55坦克則改為了“59”式和“謝爾曼”;地形也從沙漠變成了平原。
麵對許恪的疑惑,蘇晨直接問道:“先不說彆的,車你能搞定嗎?”
許恪略一思索,回答說:“車沒問題,這些都不是軍事物資,弄到手很容易。不過,你真要買‘陶’式導彈?”
蘇晨點頭:“對,我想來想去,能大批量采購的反坦克導彈,也隻有‘陶’式了。我猜巴鐵那邊應該有不少。”
許恪一臉無奈:“你這小子,有生意也不想著幫幫自家人?”
“什麼?我不明白你的意思。”這次輪到蘇晨不解了。
“你是不是忘了,我們華青電能生產的電池是乾什麼用的?”許恪提醒道。
經許恪一提,蘇晨才想起,原來自家工廠也在為反坦克導彈生產配件。
當時接手這個項目時,“紅箭73b”還未完成最終研發,尤其是電池部分還沒著落。
經過蘇晨與總裝的範定攀參謀以及風雲廠的劉衛東副廠長多番討論,最終決定由華青電能負責研發並生產這種特殊電池,再通過oem(原始設備製造商)合作的方式供給風雲廠,最後由風雲廠組裝成完整的導彈,供應給軍隊。
風雲廠的裝配工作涉及多個環節,從印刷標簽到定製包裝盒,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技術要求也很高。
出發前,蘇晨給王長生打了個電話,了解電池項目的進展。
這不僅是他涉足國防工業的第一步,自然格外上心。王長生告訴他,電池樣本已交付風雲廠一段時間,正進行環境適應測試,尚未量產。
因此,蘇晨認為“紅箭73b”導彈的研發還未完成,沒有將其考慮在內。
對於早期版本的“紅箭73a”,蘇晨並不看好,認為它除了比rpg火箭筒稍好一點外,並無太多優勢。
但許恪的話讓他產生了疑問:“紅箭73b”是否真的已經完成定型,準備量產了呢?
蘇晨看向許恪:“老兄,我這可是要用在實戰中的武器,未經定型的產品我可不敢冒險。
而且,我要把它安裝在212吉普車上,所以‘紅箭73a’那種需要手動控製的型號根本不適用。”
許恪不屑地說:“誰說要給你‘a’了,直接上最新款的‘b’,帶有光學瞄準和紅外追蹤功能,半自動控製製導係統。”
蘇晨不由地聯想到以前在京都秀水市場買東西的情景,但此刻也顧不上那麼多,高興地問道:
“‘b’真的定型了嗎?那我的電池是不是也通過了檢驗?訂單下來了嗎?量大不大?”
許恪點點頭:“沒錯,‘紅箭73b’已經通過定型,即將量產。具體訂單量我也不清楚,你可以去問項青。不過這種裝備需求量很大,你這次賺定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