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三清在哪裡?
這可是一個神奇的問題。
若非申公豹是元始真傳,二代弟子,他真不敢問,因為知道越多,死的越快。
若非白鶴童子是玉虛宮的大管家,是元始大佬的司機+秘書,這個問題他也不敢說。
但,好在這裡是昆侖聖境,白鶴童子和申公豹都是實打實的闡教門人,可以稍微涉及一點曆史問題。
白鶴童子咳嗽一聲,一本正經道“史書記載,三位天尊受媧皇之邀,於太素天聽講聖人道果,未能及時趕到紫府州蓬萊島,匆匆趕到現場之時,木公已經隕落,徒留一團精氣神”
“天帝取精氣,化扶桑大帝,司舊職。”
申公豹眉頭一挑,試探問道“史書記載?”
“沒錯,就是史書記載。”
白鶴童子意味深長道“我道門有史書,天庭有史書,西昆侖有史書,西方教也有史書。”
申公豹眼瞳閃爍一絲精光,儘信書不如無書。
所謂史書,乃是一家之言。
大勢是不會錯的,但,其中的一些細節就充滿了意思。
正如同後世記載的玄武門之變,主要過程是沒有人去篡改的,因為根本瞞不住,隻能在細節上逆轉因果,顛倒黑白。
如,將囚禁父親於湖中,矯詔命太子入宮覲見,精心策劃,引誘兄長入局的因果邏輯,前後關係,稍微做一點調整。
變成為求自保,在玄武門偶遇太子,兩者爭鋒,誤殺太子,最終身披鎧甲,帶著禁軍,跑到父皇麵前,哭泣求饒,認罪伏法。
一下子就從故意謀殺罪名,變成了正當防衛,最多算得上防衛過當。
從一朵食人黑心花頓時變成了一朵無辜的小白花。
在比如,在時間上做一點小調整,將洪武三十一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
某位永樂大帝在洪武三十五年,繼承大統,登基稱帝。
上一個紀元,太一神庭派兵討伐紫府州蓬萊島東華少陽帝君,因為東華帝君收攏散仙,打響仙道第一槍,這一點是沒有錯的。
除非來一次滅世大清洗,誰都無法抹殺東華帝君的功績,但,可以在細節上下功夫。
眾所周知,大羅最擅長顛倒時空,扭轉因果。
一家史書可以信,但,不能儘信。
要結合各家史書,學習各派之言,辯證的看,結合當時的背景看,分析上個紀元的各種風土人情來看,才能得出真相。
想到此處,申公豹恍然大悟,難怪要天仙才能看史書。
因為隻有天仙才能回溯過去,留下烙印,唯有親身曆經那個時代,了解那個時代特征,體悟文化,融入氣氛,才能得出精準的判斷,推斷出真相。
後世仙人,隔著重重時空迷霧,靠著史書上的隻言片語去推斷,隻會鬨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話。
史書上,有些看似讚美的話語,但,結合實際,結合時代背景來看,是暗搓搓的罵人。
最簡單的例子,小姐一詞,可以衍生為千金小姐,大家閨秀,同樣可以理解為青樓妓女,無恥蕩婦。
地仙申公豹不能完全參悟,但,好在白鶴童子是天仙,可以向他求問。
“那其他幾位祖師,史書中如何記載?”
申公豹旁敲側擊詢問道
“五莊觀為妖師所困,帝夋奉命布下周天星鬥大陣,地仙一脈兩位祖師未能馳援。”
白鶴童子言簡意賅道“西方有魔道暴亂,金仙一脈二聖處理內亂,同樣遲到了。”
“那紫霄宮那位呢?”申公豹突然一愣,按照道理說,鴻鈞道祖作為仙道之首,應該出麵才對,不然無法服眾。
“太一陛下提著混沌鐘上紫霄宮。”白鶴童子神色無比凝重道“同道祖論太一,混元,兩大道果,何為上,何為下。”
如此一條完整的時間線便梳理出來,上個紀元,神道昌盛,神庭治世,太一為天帝,洪荒如今許多大神,大仙當時,都在天庭有所任職。
仙道在上個紀元悄然崛起,在一段漫長的積蓄力量之後,東華帝君認為時間成熟,打響了第一槍,建立仙庭與神庭爭鋒相對。
結果自然是失敗了,然後又經曆了一段歲月,紀元變遷,時代更迭,太一天帝變成了昊天天帝,人世間迎來封神大劫。
神與仙的糾葛,上古紀元的變遷,大道之爭,洪荒眾生皆在其中。
申公豹深吸一口氣,心中千回百轉,問出了最後一個問題“最後那位,是什麼立場?”
三清二聖,紅雲鎮元等仙道祖師都提及了,唯一沒有提及的仙道祖師,自然是昆侖西王金母。
因為身處昆侖山,距離實在太近了,不能提及西王母的名諱,哪怕如瑤池,西皇,王母,龜台之類的尊號,綽號都不能提及。
隻能繞一大圈,用排除法,來詢問白鶴童子。
西王母的身份太過特殊了,同東王公,將太一演化太乙,分彆執掌純陰,純陽。
後世修仙者,皆要經曆這個兩個境界。
申公豹也修行過,三教弟子也逃不過純陽,純陰的範疇,更不用說太乙仙。
若以神道來論,她是昆侖山神,居住在西昆侖,是無上女神,執掌天之傷,金之根,尊貴無比。
可,她又與元始天尊比鄰而居,天上天下,三界十方,女子登仙得道者,鹹所隸屬,是真真切切的女仙之首。
但,上一個紀元,男仙之首的東華帝君隕落,女仙之首的她卻平安無事。
其中的隱秘,令人深思。
白鶴童子沉吟許久,斟酌字句,緩緩道“昆侖乃萬神之鄉。”
昆侖乃萬神之鄉。
看似一句廢話,但,白鶴童子不可能說廢話。
申公豹細思之下,瑤池金母元君統帥神與仙,慈航師姐避而不見。
究竟是神道上麵的因果,還是女仙上麵的因果,還是其他因果。
凡夫隻怕惡果,不知惡果起緣於惡因,平常任意胡為,以圖一時快樂,不知樂是苦因。
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身護持,戒慎於初,既無惡因,何來惡果?
縱有惡果,都是久遠前因,既屬前因種下,則後果難逃,故感果之時,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
隻是,慈航師姐為何要避開?
迎難而上,才是真修士本色。
申公豹帶著不解,告彆了白鶴童子,帶著福祿壽三小隻,朝著玉清峰而去,此時距離昆侖盛會,尚且有三十日。
“為何要避開因果。”
慈航道人俯仰一笑三千春,略微調侃道“這觀世音的因果,同我慈航道人有什麼關係?”
“師弟啊,你著相了。”
申公豹頓時愕然,他突然發現自己還是高估了洪荒諸多大羅者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