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山,仙氣縹緲,神光浩蕩,人傑地靈,一條潺潺溪水環繞諸多山峰而行,宛如歲月輪轉分開四季,景色各異。
東峰,山花爛漫,百花爭豔;南峰,樹蔭蔽日,清涼宜人;西峰,紅葉滿山,美不勝收;北峰,白雪皚皚,如詩如畫。
時間在這片仙山上似乎靜止了,所有的景物都在這個瞬間定格,仿佛成為了永恒的存在。
四季儘數被一山所包括,任憑誰見了也要讚歎一聲:仙家福地。
群山環繞,四峰簇擁金霞洞瑩瑩生輝,自古以來的仙家洞天都是上應周天星鬥,汲取星辰之力以修煉。
日月紫微,號稱三貴星,從來不肯輕易投放靈氣。
金霞洞卻不走尋常路,直接對應大日,引動萬丈霞光,金光璀璨,不同凡響,宛如一道道仙光灑落在洞口。
洞內更有道音響起,卷起無量浩然氣,巍巍光明,神聖莊嚴。
“天地玄宗,萬炁本根。廣修億劫,證吾神通。三界內外,惟道獨尊。”
“體有金光,覆映吾身。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包羅天地,養育群生。”
“……”
一眾大小童子在金霞洞前誦經念咒,勤奮修行,絲絲縷縷金霞落下,內外交彙,宛如一個個小金人,其中最為璀璨不是最前列的大童子們,而是一個長著呆毛,有些稚嫩,甚至算不上少年,隻是三四歲的稚嫩孩童。
上首的石台,被一層長青藤蔓環繞,青苔細膩宛如一個自然而成翡翠寶座。
寶座中盤坐著一尊容顏俊美,氣質孤傲的道人,
與其他玉虛仙家圓滿無暇的意境不同,這位道人並沒有一絲絲的修飾,反而散發著一股鋒芒畢露的氣息,猶如一柄長劍出鞘,劃破蒼穹,無拘無束。
知道的,清楚這是元始天尊座下的玉鼎真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靈寶天尊門下的劍仙。
玉鼎真人閉目凝神,口中低聲念誦:“天地玄宗,萬炁本根。”
“楊戩,汝已修道三載,可明悟其中真諦。”
三歲的孩童爬起來,粉雕玉琢,如同一個瓷娃娃可愛。
小楊戩伸出小拳頭,拱手一拜,奶聲奶氣道:“回稟師父,天地,一陰一陽;玄宗,玄門宗祖。蓋玄理雖雲浩眇,莫非陰陽五行,而五行又陰陽所生,此所以為玄宗也。”
“萬炁,總括之也,勿泥本根源頭也,言人之眾炁莫非陰陽合散所為,是天地有萬氣炁之本根也。”
玉鼎真人頷首示意,望著諸童子,提點道:“萬炁,元始也,祖炁演化萬炁,萬炁生萬物,所謂萬法歸一氣,一氣生萬法。”
“便是指著元始祖炁,爾等所修煉的金光隻是表現,真正修行是性命根本,是一氣所成。”
“爾等可明白?”
諸多童子齊聲道:“弟子明白,多謝老師指點,多謝大師兄教誨。”
玉鼎真人淡然一笑,不是笑旁人,而是笑小楊戩,明明還是奶娃般的年紀,如今卻站在石階上,努力裝成大人模樣。
“金霞留下,爾等散了吧。”
玉鼎真人輕聲一語,打發做完早課的眾童子離開,就連楊戩也蹦蹦跳跳的離開,徒留下先前去發布請柬的大金霞。
“老師。”
大金霞童子欠身一拜,詢問道:“可是有吩咐?”
玉鼎真人劍眉一挑,有劍仙直來直去的脾氣,直接問道:“旁人的師兄弟我都見過,唯獨你申公豹師叔不曾拜會。”
“你此去長生山,九霄洞,可看出你師叔是什麼樣的人?”
大金霞心頭一動,,深知自家老爺的脾氣,若是說得太過誇張,恐怕會引起他的不悅,顯得虛偽。
他細細思索片刻,於是他輕聲回答:“啟稟老爺,我覺得申公豹師叔,不似我往日見到的神仙。”
“不似神,也不似仙,反而像是一個人。”
“可能……因為,申師叔隻是地仙的緣故吧。”
“像是一個人。”玉鼎真人喃喃一語,嘴角卻勾起一絲微笑,點了點頭道:“像個人就好,仙者一人一山也,登山為仙,下山為人。”
“若是忘記了根本,如何修仙,修仙修久了,一點點把人性修沒了,修成了一塊石頭,修成一塊木頭,即便登臨大羅又如何,沒有感動,也隻是一件先天靈寶。”
“失我,失我,沒有了自我,沒有了感動,失去了人性,這才是我輩大羅最大的劫難。”
大金霞若有所思,卻又不禁問道:“老爺,您常說大羅無劫,這失我之劫又是從何而來。”
玉鼎一脈,素來如此,有問必答,即便是門下弟子也是隨了玉鼎真人的脾氣。
因為他們知曉,如果玉鼎真人不想回答,會直接告訴他們,這不是他們應該的知曉的。
而不是,像其他仙家雲裡霧裡,喜歡打謎語,讓門下弟子童子猜測。
直率,是玉鼎一脈的性格。
“大羅無劫,是無有外劫。”
玉鼎真人微微一笑,似乎心情不錯道:“走到了大羅這一層次,隻要不作死,就不會死,不想摻和天地大勢,做一個散人,即便是無量量劫也將不到大羅身上。”
“失我,與其說是劫,不如說是病。”
“這一心病。”
“金霞,伱若活了一無量量劫的光陰,會不會覺得人生乏味,修道無聊。”
大金霞打了一個寒顫,帶著幾分畏懼道:“莫要說一無量量劫,便是一劫數十億年,弟子都會覺得活膩了。”
“這便是失我,活得越久,覺得越膩。”
玉鼎真人低聲一語道:“失我之劫,才是我輩大羅真正的敵人,我與我周旋,寧作我。”
“修心不是到大羅為止,不止是天仙要明悟我之為我。”
“修心,修我,始終是修道路上最大兩個難題,不可怠慢。”
玉鼎真人雖然孤傲清冷,但,在教導弟子門人的時候,卻溫潤如玉。
他的聲音如同春風拂麵,輕柔而又悠遠,撫平了童子的道心,帶著一絲無儘的神秘和智慧,眼眸深邃而清澈,透過時光的迷霧,看透了人心的喜怒哀樂。
大金霞童子的道心被擦淨,眼瞳同樣無比明亮,起身一拜道:“弟子受教了!”
金霞洞諸童子中,金霞童子根基最深厚,境界最高,已經涉及天仙道行。
玉鼎真人看似在說申公豹,實際上是指點金霞童子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