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術中悟一法,是為地仙,法中悟一道,是為天仙。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道者不可知,不可論,不可言,故而,以器載道。
翻天印,便是以器載道最經典的例子,是元始大道,亦是至強神通翻天印,可演化無上法寶番天印,兼具了道,法,術,三重奧義的至高力量。
從入門到圓滿,一共有五重境界。
不過,有廣成大聖親自為申公豹演法,揭示翻天印的奧秘,相當於請了一位最頂級的私教老師,幾乎是把參考答案放在眼前,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複製。
修行兩年半之後,申公豹完美複製廣成大聖對翻天印的理解,融會貫通了大道精髓,掌握那種翻天覆地,三界破碎,複歸混沌的氣息。
與開天印的開天辟地之意不同,翻天印旨在粉碎虛空,一擊之下要打得時光蜷縮,宇宙坍塌,萬物成灰。
一個是生,生滅之間,開天辟地。
一個是滅,生生滅滅,混混沌沌。
“莊周言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在申公豹融會貫通之後,廣成大聖演化蒼茫古樸之象,引導自己的大道,緩緩道“第二境得意忘形,便是要見神,打破心中神,塑造己為神!”
刹那間,一種歲月流淌,萬古滄桑的氣息浮現,廣成子如巍峨之山,屹立在諸天萬界之中,日月星辰圍繞其轉動,大千宇宙不過山腳一粟!
申公豹眼瞳一凝,仿佛被不周山鎮壓,如見天柱!
至高,至上,至古,至樸,這便是天柱道韻,是獨屬於廣成大聖的番天印。
轟!
猛然之間,巨響炸開,恰如宇宙大爆炸,又似元始開天地,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日月星辰移,一重又一重天坍塌壓下,無窮無儘!
“天地傾覆,諸天落,幽冥反!”
廣成大聖抬手一翻化無窮異象於輕描淡寫之間,於塵微處顯霹靂雷霆手段,淡然道“貧道昔日曆經那個時代,故而有翻天覆地的領悟,印打群仙。”
“師弟又是在翻什麼,覆什麼?”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申公豹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起身一拜道“多謝師兄指點。”
他修道多年,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一味模仿廣成子,隻會成為廣成子第二,無法超越廣成大聖,隻有打破其中的禁錮,填補上自己的思想,才有資格一較長短。
翻天覆地是廣成子的番天印,並非他的番天印。
他的番天印是何種模樣?
申公豹踏罡步走,行走虛空,最終盤坐一處懸崖邊,靜下心來深思大道,身後浮現仙光璀璨,頂上托起一方混沌慶雲,劫運道花與陰德道花交相輝映,演化太**象,如同魚尾勾連,於太虛苦海之上流轉,蕩起時光漣漪,激起**魔念。
他的道,他的路,他的法……交織錯落,演化無窮。
他申公豹從來不是一個純粹的莽夫,學不來廣成大聖捏著番天印,打翻太古神仙,粉碎虛空,鎮壓八荒。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不止是天道翻轉,更是要人道傾覆。
他來人世間,並非叫諸天萬界享太平,而是讓大地之上起兵刀。
不破不立,破而後立,重鑄天地,永不停歇的前進,生生不息的劫數。
不分所有,隕滅一切的大終結,如同秋風掃落葉席卷宇宙八荒。
“破滅之中孕希望,劫運之中生陰德。”
“相似的道路,殷商始祖,大乙是想要立地府嗎?”
申公豹輕聲一語,迎風而立,有一種玄妙的氣息浮現,那是烈山氏的血脈在返祖,在分解,在重構肉身。
六陽魁首頂天立地,不滅體,不死魂,仙台綻放光輝,如同仙雨揮灑,仿佛有先天神聖誦經,翻開一頁又一頁度人經,交織大羅天。
真靈嗡的一聲,兩枚先天星源飛遁而出,滴溜溜轉動,加入重鑄肉身的行列之中,領周天之變化,恰如太陽太陰,周而複始,日升月落。
隻不過這兩枚星辰的名字,並非日月,而是紫炁、月孛。
羅睺、計都為逆日月而行的星君;紫炁、月孛為順日月而行的星君。
同日月五行,共稱為七政四餘。
不同於太陽,太陰,太白,歲星,辰星,熒惑,鎮星,計都,羅睺,名震洪荒的九曜星。
紫炁、月孛的名聲平平,但,不代表其不存在,依舊是先天主星之一。
一對星眸之中,光澤若月光,泛起無邊紫意,濃鬱無比,宛如一尊先天星神降世!
反手一抬,窮途末路,順天承命,一枚玄幽之色的番天印落入掌中,凝練成器。
“星神……嗬嗬,如今我可是正兒八經的先天人神。”
申公豹眼瞳微閉,再次睜開之時,沒有一絲一毫的紫意,全身上下流淌著炎帝神血,沸騰著神血精氣,是純正到不能純正的先天人神,甚至可與媧皇創世造人的第一批先天人族媲美。
再加上從九天十地學來的以身為種之法,講究一個在破敗中崛起,在寂滅中複蘇,肉身恐怖到極致,放在太古時代,是一尊活脫脫的大巫。
沒錯,就是大巫!
人神,其實就是巫神,隻是存在希望的偏差。
若是用後世的目光看待劃分,人神是文官,是鴿派,巫神是武將,是鷹派。
而,文官武將之上,則是統禦人巫的皇與帝。
太古時代,人神狡詐而桀驁,巫神桀驁而狡詐,能鎮壓四海八荒,成功上位的人皇可不是後世那些軟綿綿的皇帝,有的是力氣與手段,兼具人王與巫教大祭司雙職。
必定是人神之中最強大,巫神之中最有智慧的存在。
隻是這份權柄,自帝禹之後逐漸衰落,夏啟成湯這般人傑,還能勉強,靠關係,靠血脈,靠拳頭,壓製一下這群驕兵悍將。
後世的人王沒有那份實力,根本指揮不動這群老祖宗,隻能靠祭祀去請,於是巫教的權柄逐漸失落。
一直到武乙射天神,文丁殺季曆,曆經兩代先帝勵精圖治,殷商氣數才有幾分回旋餘地。
但,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凡事不過三。
文丁帝之子,帝乙是一個庸人,作為帝王而言,平庸便是最大過錯,原本回旋的殷商氣數開始下滑,西周便是這個時候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