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太多,遮掩了我們的目光,信息才是關鍵,可天機不可泄露。”
大祭司比乾抬起來了他疑惑的臉龐,站起身來,低聲喃喃道:“信息,天機,究竟有什麼是我們沒有預料到的?”
先祖已經給出了答案,可正如開卷考試一般,帶上高數書,數學考試也無法考滿分。
命運充滿了迷霧,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即便是一個凡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做出不同的選擇,影響不同的結局,更何況一尊又一尊大羅,隨時隨地都在落子。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
沒有任何一個人具備上帝視角,因為全知,就意味全能。
阻攔一位大羅,算計一位大羅,最好的辦法,就是迷惑他的視線,讓他在看似正確,實則錯誤的地方落子,從而引起全局的崩潰。
無論是成湯,還是玄王,都不敢隨便給出結論,隻能讓帝辛去踩雷,然後見招拆招。
至高的人王下達了自己帝命,四方的使者騎著鱗馬,龍獸,鳳禽,趕往雪山,大漠,西域,汪洋……高舉著玄鳥的黑色旗幟,向天下八百諸侯,宣告殷商的旨意。
這也是殷商帝君,帝辛即位以來,第一次天下諸侯來朝,蘊含的意義無比重要,所有人族目光都彙聚於此,矚目朝歌,注視人王,審視著這位新生的王,是否有資格挑起人族這個偌大的擔子。
若是不行,自會有人取而代之!
天下八百諸侯,有人得到旨意戰戰兢兢,有人看著法旨不屑一顧,有人神色平靜地迎接帝旨,有人則表達自己對殷商的感恩。
諸侯國底蘊不一,實力不一,同殷商的親近程度也不同。
一些小國都是新生的國度,是殷商冊封附屬勢力,對於朝歌城池最為敬畏。
自三皇五帝傳承至今的古國,對朝歌的帝命,保持了表麵上尊敬,成為殷商的統治,卻沒有太大的畏懼。
因為各大古國血脈的源頭還活著,不少始祖是火雲洞中聖賢,聖王。
例如冀州侯有蘇氏,其中始祖能追溯到夏朝某一代王後,是塗山氏的分支之一,如今算得上強勢。
又如同薑姓申國,同樣是古國之一,但,逐漸衰老,若不是出了一個申公豹,作為中興之祖,隻怕是會一直衰落下去。
小國,古國之外,直接受到殷商影響的莫過於四大諸侯國。
東伯侯薑桓楚、北伯侯崇侯虎、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
殷商對於四大諸侯的態度,稱得上拉一批打一批,有時候利用四大諸侯去壓製其他國度,鞏固自己天下共主的位置,有時候又害怕四大諸侯做大,勾結其他諸侯國,選擇割據一方,重演當年成湯舊事。
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殷商帝君帝辛迎娶東伯侯薑桓楚的女兒,成為殷商的王後,這是屬於拉攏的。
而打擊的對象,莫過於西伯侯一脈,同殷商的恩怨情仇,堪稱狗血連續劇,有一種又愛又恨的感覺。
西周建國之祖,乃是古公亶父,因戎狄威逼,率領族人由豳遷到岐山下的周原,建立周國,得到了天下共主殷商認可,成為八百諸侯之一。
這個時候,是殷商與西周的蜜月期,講究一個伱儂我儂,無比甜蜜。
甚至古公亶父與太薑之子,姬昌之父,姬伯考,姬發,姬旦之祖,西伯侯季曆迎娶了殷商的貴女,形成了聯姻的關係。
季曆在商王武乙的支持下,討伐西落鬼戎,一戰俘虜了十二個翟王,威震天下,掃平西岐崛起的障礙。
並且一路越殺越猛,征伐燕京之戎,餘無之戎,破始呼之戎,敗翳徒之戎,所向披靡,大有成為殷商戰神的架勢。
最終,因為赫赫武功,季曆被武乙之子,商王文丁冊封為殷商牧師,統禦西方二百諸侯,從周伯蛻變成西伯侯,爵位再上一等,成為西方霸主。
然後,不出意外的就要出意外了。
周族逐漸壯大起來,從而引起了殷商的恐懼,於是文丁非常熟練地把季曆誘騙至朝歌,然後囚禁至死。
可以說,這一套操作,殷商帝君非常的嫻熟。
所以當玄鳥的使者抵達西周的時候,姬昌的出行,遭遇了強大的反對。
“父親,你難道忘記了祖父的故事嗎?!”
姬發如同一隻獅子般咆哮,眼瞳中充滿了怒火,人心似鐵,天意如刀。
所有的周人,都不會忘記那一天。
西岐上空飄落鵝毛大雪,靈幡白素掛滿了整個西伯侯府,悲鳴與哭泣聲音,響徹整個周原。
“曆侯,薨了!”
“父死子替,又要輪到我了。”
許多年以後,麵對封神榜,文王姬昌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季曆逝去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論道經邦,任惟勳德;分陝作伯,實寄親賢。”
殷商使者冰冷無情的聲音,如同上蒼宣告,響徹在幽寂的宮殿中,仿佛鬼神低吟:“方伯姬曆,定克西戎,有功於商,中道崩阻,嗚呼哀哉……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唐虞猶不能以化天下……”
“商王不忍,茲特允西周伯之子襲爵,錫之敕命於戲,威振夷狄。”
一如既往,如今,玄鳥的使者又來了。
祂高高在上,俯視整個周原,目光冰冷,無視所有人行動,隻在乎殷商帝君的法旨。
仿佛在說:“勿動,動之國滅。”
如今的殷商依舊強大,依舊有無數人的支持,西周在他麵前太弱小了,隻能俯首稱臣,任憑宰割。
姬昌拒絕了自己大兒子姬伯考代替他前往朝歌的意願,整了整衣冠,朝著使者手中的節杖一拜,無比恭敬道:“西伯侯姬昌,前往朝歌拜見天下共主!”
在人族這個遊戲當中,姬昌選擇遵守遊戲規則,那麼殷商就沒有理由動西周,因為殷商本就是規則最大的受益者。
除非殷商某一天自己主動破壞規則,那才是西周東出,入關之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