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邊無際的黑暗之中,感應不到一絲光明,即使無能量,也無元氣,修行者補充不了一絲靈氣,體內的法力再次都將被吞噬耗儘,所感受到是無儘的空虛。
金仙之下,進入歸墟,立刻就會被榨乾。
便是金仙道君與太乙道尊,也隻能永無止境開辟大千宇宙和多元宇宙,為歸墟充能,延緩這種寂滅與吞噬,為自己贏得一線生機。
但也隻是,苟延殘喘,永生永世,不得超脫。
而,這位新進入歸墟的道人,卻沒有開辟任何的宇宙世界,為自家充能,在無數金仙,太乙質疑的目光之中,他的肉身逐漸乾枯,被榨乾了一切力量,元神也逐漸失去了靈性,逐漸化作寂滅。
“他是在乾嘛?”
“找死嗎?”
旁觀的金仙與太乙咂舌,懷著異樣的心情,但,他們的關注僅僅持續了一刹那,就感受到了歸墟之力來襲,不得不投入周而複始的開天辟地之中,成為永恒的奴隸。
【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儘,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儘,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道人心中默念經文,感應那般若智慧,誓要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是佛門修行法,不同於道門修煉。
道門修煉講究感悟天地元氣,從而抵達天人合一的境界,內外交感,而生大宇宙。
佛門認為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一切種種,莫向外求。
宇宙萬有的存在,必須透過“識”,依識的虛妄分彆執持萬有,才能產生一切生命現象
本性自空,清淨無為,無生無滅,本自具足。
一個是向外修,一個是向內求,這是兩種南轅北轍的修行之法。
此刻卻在道人身上展現。
申公豹卻知曉,自己是不得以為之,若不修成四智八識,要麼徹底寂滅,要麼淪為永生奴隸。
他隻能修持魔祖羅睺賜予的法門。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誰能想到,魔祖的佛法修為如此之高。”
申公豹的神識感慨。
這個智,執持一切無漏種子令不失壞,從初成佛起,儘未來際,相續不斷,是他在歸墟中存活的根本。
智從何來,智從識來!
四智的種子,皆無始時來法爾本來具有,依附第八阿賴耶識,前滅後生,相續不斷。
人有八識一眼識,二耳識,三鼻識,四舌識,五身識,六意識,七末那識,八阿賴耶識。
八識修行分成四步,又名四智。
前五識眼、耳、鼻、舌、身轉為成所作智,第六識意識轉為妙觀察智。第七識末那識轉為平等性智。第八識阿賴耶識轉為大圓鏡智。
身處歸墟,申公豹的眼、耳、鼻、舌、身皆已寂滅,成所作智已成。
後天識神,七魄思維,世界感知,亦已寂滅,妙觀察智已成。
現如今,他在修末那識。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