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郎華來到新家已經過去了兩個月。
在郎華有意地透露出對其他小孩擁有電腦的豔羨後,很輕易地獲得了眼前的筆記本電腦,是楊叔早年淘汰下來的機型。
郎華之後便新建了賬號“天狼”,並著手編輯了許多帖子,準備傳送至各大網站論壇。
但和上次不同,他這回去除了所有有關末世真相的言語,著重於災後求生、儲備預防和防身術法的整理討論,基本都是實用的求生技巧和預警呼籲。
郎華不再執著於真相披露了,在上次的失敗和打擊後他清醒了許多。但他還是決定要做,他隻希望這樣能為人類留下更多火種。
末世中的每個人都會是最重要的資源。
而且隨著災變進程加深,人口的重要性隻會越來越顯著。
人類種族會在上一次輸的那麼慘,擁有包括人手短缺、措手不及等諸多原因。
這正是郎華深思熟慮後,決定首先著手改善的方麵。
不過對於預言貼,他需要更多的數量。不是上百篇,而是上萬、十萬、百萬。
隻有這樣的數量基數作為衝擊,或許才能稍稍掀起居安思危的浪潮。
而這也將是郎華未來一年中的主要工作之一。
自21世紀初開始,影視中的末日災變類題材經曆了從風行一時到逐步平民化,再到淡出人們的視野。在初期它的確曾起到過警醒作用,但後來卻被證明是杞人憂天。
我們向來能用科學去拆解詮釋很多事情,但那要以在我們的認知範疇內為前提。
即便人們自認為已經對此類天災人禍足夠警惕了,當它真真切切的發生在身邊、在眼前後,人們的應對和反應卻仍是舉止無措。
郎華記得很清楚,災變頭一年的非戰鬥減員比之後十三年加起來的都要多。
而這其中的很多很多,本來都是可以避免的。
我們曾認為人類自己已經強大到可以處理絕大多數的變故,無論是地質災害、天體撞擊、世界大戰,還是核泄漏、輻射汙染、流行病毒……
但是為什麼沒有人想過更惡劣的情況呢?比如擁有更高等文明的侵略者,比如針對我們這樣dna碳基生命的專項生化打擊,比如文明湮滅的終極一戰……
這或許算不上高瞻遠矚、淵圖遠算,但卻也肯定不是鰓鰓過慮、杞天之憂。
《新唐書》裡的確是說“天下本無事,庸人擾之為煩耳。”
但殊不知那些無甚煩憂之徒,皆在曆史車輪下匆匆化作了塵埃。
風一吹就散了,痕跡全無、蹤影全消。
郎華知道,自己不能再寄希望於所有人了。
因為在“大反攻”和“全麵潰敗”後,不仍是有自稱“保和派”的投降者嗎?
可惜了那些反被侵略者控製奴役的豪雄們,可惜了那些死去的萬千無名將士。
在文明湮滅的“終極一戰”前夕,偽和派終於也意識到了——“星盜者”是要消滅整個人類文明。而他們這些人,即使甘願化身奴仆也最終難逃被抹殺的命運。
他們想要做擁有自我意識的狗,人家還不答應呢。
既然決定斬草除根,又怎會愚蠢地留下將來足以燎原的火星呢?
那時反抗軍的所有高層才最終明白——這裡畢竟不是星盜者的主場,原來強大如他們也是害怕翻盤的啊。
人類從來都隻有一個選擇:戰鬥。
戰鬥至勝利,或戰鬥至滅亡。
在那時,整個人類曆史上史無前例的大團結終於到來了。
可時機卻太晚了。
而在郎華無法主導世界風向的當下,他知道有些人他救不了,也不該救。
重生的他才是最大的變數和後手,他需要也隻能把所有賭注壓在自己身上。
郎華的心漸漸硬了起來。
他若想要勝利,就不能再輕舉妄動。
以後的很多時候,他都將選擇冷眼旁觀。
看準時機,讓自己這隻蝴蝶在最合適的時間和地點煽動翅膀,才會有那麼一絲生機。
這是為了文明的存續,也是為了曾經的那些人。